束縕請火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第三章:“……臣里婦與里母相善。婦見疑盜肉,其姑(婆母)去之,恨而告於里母,里母曰:‘安(徐,慢)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曰:‘吾犬爭肉相殺,請火治之。’姑乃直使人追去婦還之。故里母非談說之士,束蘊請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有所感,事有適可。……”又見《漢書.蒯通傳》。
有人請匱生向曹相國(曹參)求情,薦舉齊隱士東郭先生梁石君。這個“束蘊請火”的故事便是為說情、推薦所作的比喻。
“束縕請火”,本指把枲麻(不結籽的大麻)束成引火之物,向鄰家討火點燃。後因這個故事中,“束縕請火”之舉,收到了感喻去婦之家,使去婦得以返還的效果,故後常以比喻推薦、說情,求助於人。唐.李德裕《積薪賦》:“時束縕以請火,訪蓬茨於善鄰。”(見《會昌一品集》別集一)
偏正 束縕,搓麻繩為引火物;請火,向鄰家討火點燃。比喻有求於人。語出《漢書·蒯通傳》:“臣之里婦,與里之諸母相善也。里婦夜亡肉,姑以為盜,怒而逐之。婦晨去,過所善諸母,語以事而謝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縕請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爭鬥相殺,請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婦。”唐·李德裕《積薪賦》:“時束縕以請火,訪蓬茨於善鄰。”△多用於藉故求助於人。→借雞生蛋↔自強不息。 也作“束縕還婦”、“束縕舉火”、“束縕乞火”、“束蘊乞火”、“束蘊請火”。
束縕請火字典分解
成語束縕請火的解釋 束縕:束一紮可燒的大麻為火把;請火:借火。搓麻為引火繩,向鄰家討火。比喻求助於人。也比喻為人排難解紛。
束縕的解釋 亦作“束薀”。1.綑紮亂麻為火把。 唐 康駢 《劇談錄·渾令公李西平爇朱泚雲梯》:“王師五千列陣而出,於時束藴居後,約戰酣而燎。” 宋 劉克莊 《一剪梅·余
請火的解釋 乞求火種。《韓詩外傳》卷七:“臣里婦與里母相善。婦見疑盜肉,其姑去之,恨而告於里母。里母曰:‘安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藴請火去婦之家,曰:‘吾犬爭肉相殺,請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