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紅耳赤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蕭殷《桃子又熟了》一:“沒有等翻譯同志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那個美國人竟臉紅耳赤地吼起來。”陳宜浩《冤家》:“只要我們聚在一起,哪怕是吵得臉紅耳赤,心裡也是甜滋滋的。”亦作“臉紅耳熱”。荒煤《父子書記》一:“他忽然像被人窺破秘密似地臉紅耳熱了。”辛雷《一個愛說夢話的人》:“我想起來了,這些天來,他和研究組長,為這個問題,爭論得臉紅耳熱。”
並列 形容受窘的樣子。古華《芙蓉鎮》:“黎滿庚從來沒有被女同志波光閃閃的眼睛這樣‘掃描’過,常常~,笨手笨腳,低下腦殼去數凳子腳、桌子腳。”△多用於描寫窘態。 →羞羞答答 ↔神色自若 神色不動。也作“臉紅耳熱”。
臉紅耳赤字典分解
成語臉紅耳赤的解釋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亦作“臉紅耳熱”。
臉紅的解釋 [blush;become red-faced; one's face colours up] 臉發紅。多形容羞愧、害羞他的臉紅泄露了他的窘迫臉紅脖子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