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指人知道滿足,就不會因需求過度而受到侮辱;能夠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因過度貪求而遭遇危險。後因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為知足不受辱,知度不遭險之典故。宋.蘇軾《黃州安國寺記》:“寺僧曰繼連,為僧首七年,得賜衣,又七年,當賜號,欲謝去,其後與父老相率留之。連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謝去。”


並列 殆,危險。知道滿足,就不會招致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遭致危險。語出《老子》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漢書·疏廣傳》:“吾聞‘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褒義。用於勸誡為人方面。也作“知止不殆”、“知止不辱”、“知止不辱,知足不殆”、“知足不殆”、“知足不辱”、“知足知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字典分解

知足的解釋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知道滿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知足常樂

多學一學:知津莫問津【歷史典故】

《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長沮和桀溺兩隱士正在耕田,孔子經過他們身旁,叫子路去打聽過河的渡口在哪裡。長沮知道是孔丘打發人來問,心中有些討厭他整天東奔西走到處遊說,便說:‘他是周遊列國的人,那渡口在哪裡當然是知道的了。’長沮之言,帶有譏諷的味道,它反映出避世與救世之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