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屈道伸
漢.孔鮒《孔叢子》卷上“抗志”:“曾申(註:曾參之子)謂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貧賤乎?’子思曰:‘道伸,吾所願也,今天下王侯孰能哉?與屈己以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屈己則制於人,抗志則不愧於道。’”
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名孔伋,曾受學於曾參。“位屈道伸”來源於屈己以伸道。子思認為:使道義得到伸張當然是自己的願望,但如果屈己只是為了求得富貴,那還不如寧守貧賤而得以堅持自己的志向,這樣,既不須受制於人,也無愧於道德原則。後因用指寧可不仕也要伸張道義。
宋.陸游《送陳德邵宮教赴行在二十韻》:“於時公淡如,位屈道則伸。”(《劍南詩稿》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