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歷史字典解釋

導人本身的行為正當,不發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如果他本身的行為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會信從。語出《論語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資治通鑑.齊紀.明帝建武二年》:“主以高陽王雍為相州刺史,戒之曰:‘作牧亦易亦難:其身正,不令而行,所以易;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難。’”《 * 》八五回:“常言道:男兒沒性,寸鐵無鋼;女人無性,爛如麻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也單引〔其身正,不令而行〕。《新序.雜事一》:“孔子既為司寇,季孟墮郈費之城,齊人歸所侵魯之地,由積正之所致也。故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歐陽元方《漫話“官場”與“市場”》(《光明日報》1993年8月10日):“其身正,不令而行’。令行禁止的要訣,也很簡單,就是要‘身正’。”

詞語分解

  • 不從的解釋 .不服從;不聽從。《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後漢書·韓棱傳》:“ 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從。”.不追隨。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陋 蒼梧 之不從兮,

歷史典故推薦:化鶴飛還

同“化鶴重來”。宋 曾覿《燕山亭.楊廉訪生日》詞:“蝴蝶夢驚,化鶴飛還,榮華等閒一瞬。”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歷史

相關歷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_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