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竹院:種竹的寺院。浮生:舊時對人生一種消極看法,認為世事無定,生命短促,因稱人生為“浮生”。 因為經過寺院,碰上和尚一道聊天,又使自己過了半天清閒生活。 表示忙中偷閒。語出唐.李涉《題鶴林寺僧舍》:“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按:“又”,一本作“偷”。)明.高則誠《琵琶記.寺中遺像》:“我佛有緣蒙寵渥,願親路上悉平安。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初刻拍案驚奇.姚滴珠避羞惹羞》:“滴珠一時沒主意,聽了哄語,又且房室精緻,床帳齊整,恰便似: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放心的悄悄住下。”清.李漁《閒情偶寄.頤養部.行樂第一》:“‘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既得半日之閒,又免多時之寂,快樂可勝道乎?”也單引 ① 〔因過竹院逢僧話〕。元.王子一《誤入桃源》一折:“見一個村翁遠遠來迎迓,我這裡為迷山路問樵夫,抵多少因過竹院逢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