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

辜:罪。 做一件不合道理的事,殺一個沒有犯罪的人,就是得到天下,也不乾。 形容人一身正氣,在任何情況下,不幹壞事。語出《孟子.公孫丑上》:“伯夷伊尹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曰:‘然則有同乎?’曰:‘有。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韓詩外傳》卷六:“必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不為也。”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二:“(王)介甫又語(蘇)子瞻曰:‘人須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為,乃可。’”明.耿定向《先進遺風》卷上:“浚川云:‘充公(指羅倫)之操,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者’,確論哉!”明.文林《琅琊漫鈔》:“夫人情有真偽,王霸是也。王者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伯者則不之顧矣。”

多學一學:行樞密院參謀【歷史官職】

官名。遼朝北面官,行樞密院官員,在右林牙下。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