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蔓不枝
枝,也作“支”。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原指蓮梗的不旁生枝節,後多藉以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的簡潔流暢而能緊扣中心。
並列 不蔓延牽連,也不枝枝節節的。也比喻說話寫文章簡潔明快。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魯迅《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訣》:“先生就不再刪你的文章了,只有篇末批些‘有書有筆,~’之類,到這時候,即可以算作‘通’。”△用於描寫作物長得不蔓延不分權,也喻指文章說話簡明流暢。→言簡意賅 ↔節外生枝。 也作“不蔓不支”、“不枝不蔓”。
不蔓不枝字典分解
成語不蔓不枝的解釋 蔓:藤蔓,引伸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