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不成林
一棵樹不能成為森林。比喻單個的力量不能成大事。《樂府詩集》卷二十四《紫騮馬》題解引《古今樂錄》:“梁曲曰:‘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也作【孤樹不成林】。《紅旗譜》卷二:“和大家合夥一塊辦事有多么好,孤樹不成林,孤孤零零地一個人,那裡能辦好了事?”原作【獨木不林】。漢.崔駰《達旨》:“高樹靡陰,獨木不林。”
主謂 比喻勢單力薄,不能成大事。《樂府詩集》卷24《紫騮馬》題解引《古今樂錄》:“梁曲曰:‘獨柯不成樹,~。’”△多用於力量方面。原作“獨木不林”。漢·崔駰《達旨》:“高樹靡陰,獨木不林。”也作“獨木不成林”、“孤樹不成林”、“獨木不林”。
獨樹不成林字典分解
獨樹的解釋 (1).一株樹;一根木。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唐 杜甫 《愁》詩:“盤渦鷺浴底心性,獨樹花發自分明。” 宋 林逋 《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