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濤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屍,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盪激崩岸。”
伍子胥因忠諫含冤而死,屍投江中,化為濤神,隨錢塘潮往來,朝暮乘潮,以觀吳國之敗亡。後因用為詠狂潮,或比喻心潮,又以詠忠烈報仇之心,又以“靈胥”、“伍胥神”指濤神。
宋.陸游《劍南詩稿》卷七《和范待制秋興》詩之三:“萬里客魂迷楚峽,五更歸夢隔胥濤。”清.黃景仁《言懷》詩:“靜里風懷玄度月(晉許詢字玄度),愁邊心血子胥潮。”唐.元稹《相憶淚》詩:“會向伍員潮上見,氣充頑石報心仇。”宋.陸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戲成絕句》:“千年未息靈胥怒,捲地潮聲到枕邊。”又《秋望》詩:“野火已亡秦相篆,江濤猶托伍胥神。”
胥濤字典分解
胥濤的解釋 傳說 春秋 時 伍子胥 為 吳王 所殺,屍投 浙江 ,成為濤神。後人因稱 浙江 潮為“胥濤”。亦泛指洶湧的波濤。 宋 魯應龍 《閒窗括異志》:“ 伍子胥 逃
胥的解釋 胥 xū 古代的小官:胥吏。鈔胥。 全,都:萬事胥備。民胥然矣。 蟹醬:蟹胥。 姓。 筆畫數:9; 部首:月; 筆順編號:521342511
濤的解釋 濤 (濤) tāo 大波浪:波濤。浪濤。驚濤駭浪。 像波濤的聲音:松濤陣陣。 筆畫數:10; 部首:氵; 筆順編號:44111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