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結纓伏劍

結纓伏劍

纓:古代帽子上的帶子。系好帽帶,以身伏劍。比喻從容就義。《左傳.哀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子路為衛國大夫孔悝家臣。孔悝發動叛亂,子路不從,遭孔悝追殺。搏鬥中,子路受重傷,帽纓被扯斷。子路稱“君子死,冠不免”,於是結纓伏劍而死。

結纓伏劍字典分解

成語結纓伏劍的解釋 結纓:系好帽子上的帶子。系好帽帶,以身伏劍。比喻從容就義。

結纓的解釋 [die a martyr;meet one's death like a hero] 從容就義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

伏劍的解釋 以劍自刎。《左傳·襄公三年》:“ 魏絳 至,授僕人書,將伏劍。”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故 田光 伏劍於北 燕 , 公叔 畢命於西 秦 。” 唐 李

多看看:結駟連騎【歷史典故】

①形容人多。唐牛希濟《崔烈論》:“復結駟連騎而往,觀其堆積之所,然後命官。”②形容排場闊綽。明李贄《初潭集·夫婦二》: “今日為相,明日結駟連騎,食方於前。” ●《莊子·讓王》: “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藜藿(li huo): 草葉。閻: 里巷。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原憲便逃入荒野,居住在窮巷陋

結纓伏劍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