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之以法
繩之以法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繩:準繩。謂以法治之,即依法懲辦之意。《淮南子.泰族訓》:“若不修其風俗……繩之以法,法雖殘賊天下,弗能禁也。”宋.朱熹《延和奏札四》:“民間受弊,不可勝言,為監司、州縣者,欲一切繩之以法,則財計頓闕,州縣不可復為,雖有良吏,亦無以免。”
述補 繩,準繩,引申為制裁。用法律和法令加以制裁。語出漢·馮衍《自陳疏》:“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南齊書·武帝紀》:“如故有違,繩之以法。”△用於按法規辦事,懲治壞人,維護社會治安方面。→逮捕歸案 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逍遙法外
詞語分解
- 繩的解釋 繩 (繩) é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雜技中的走繩;.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 法的解釋 法 ǎ 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法律。法令。法定。法場。法理。法紀。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稱。指依法成立並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與民事活動
歷史典故推薦:同船合命
比喻處境相同,利害相關。《說岳全傳》第十二回:“張邦昌與那王鐸、張俊三人……一齊扯住了宗爺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繩之以法歷史
猜你喜歡
大林子鎮的歷史解釋
在吉林省扶餘縣中北部大通鎮的歷史解釋
北宋置,屬銅陵縣。即雙成的歷史解釋
舊題東漢班固漢武帝內昭武軍的歷史解釋
唐五代方鎮名。唐乾寧達瓦齊的歷史解釋
清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袁翻的歷史解釋
北魏陳郡項縣今河南沈萬石家風的歷史解釋
漢書萬石君傳萬石君石國朝漢學師承記的歷史解釋
即漢學師承記。國朝名盲眼無珠的歷史解釋
瞎了眼,沒了眼珠子。雪衣娘的歷史解釋
事文類聚後集卷四十引柳嘉泰的歷史解釋
生卒唐河東解人,字元唯唯諾諾的歷史解釋
卑恭順從之意。韓非子名山事業的歷史解釋
史記。太史公自序凡百易通釋的歷史解釋
書名。清焦循撰。三十聊借一枝的歷史解釋
源見鷦鷯一枝。指暫且新安州的歷史解釋
唐置羈縻州,屬安南都紅山堡的歷史解釋
明正德十六年築,屬靈東曹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西漢丞相府所瓠子堵口的歷史解釋
西漢元光三年前五月,日月經天,河海帶地的歷史解釋
見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相關歷史
![繩之以法_繩之以法介紹_歷史典故](/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