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裾王門
曳(yè葉):拖。裾(jū居):外衣的大襟。“曳裾”就是長襟拖地。“曳裾王門”描繪了出入王侯之門的形象,齊(治今山東臨淄)人鄒陽,善文辯。初從吳王劉濞(bì必),寫有《上吳王書》,勸劉濞不要起兵叛漢。其中說道:“我聽說蛟龍昂首奮翼,就會浮雲雨霧順勢而來;聖明的王侯磨礪志節、提高道德,那么謀士賢臣就會慕名投奔。現在,如果我奮其智慧型,極盡謀慮,那么可在任何一個諸侯國博取官爵;如果我善於掩飾自己的內在想法,那么任何一個王侯之門我都可以曳裾而入,充當食客的。”後以“曳裾王門”為言奔走投靠權貴之門的典故。
【出典】:
《漢書》卷51《鄒陽傳》2338、2340頁:“鄒陽,齊人也。”“其辭曰:‘……臣聞交(蛟)龍襄首奮翼,則浮雲出流,霧雨鹹集。聖王底(通“砥”,磨礪)節修德,則游談之士歸義思名。今臣盡智畢議,易精極慮,則無國不可奸(通“乾”,乾渴追求);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例句】:
唐·李白《行路難》之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處覓王門。” 唐·顧況《閒居述懷》:“貧居謫所誰推轂,仕向侯門恥曳裾。” 唐·朱長文《送李司直歸淅東幕兼寄鮑將軍》:“會作王門曳裾客,為余前謝鮑將軍。” 唐·呂溫《道州酬送何山人之容州》:“匣有青萍筒有書,何門不可曳長裾。” 唐·韋莊《下第題青龍寺僧房》:“題柱未期歸蜀國,曳裾何處謁吳王。” 宋·曾鞏《簡翁都官》:“倦遊公府曳長裾,笑上扁舟指舊廬。” 清·顧炎武《酬李子德二十四韻》:“客舍輕彈鋏,王門薄曳裾。”
述補 曳,拖;裾,衣服的大襟。奔忙於王侯權貴的門下。語本漢·鄒陽《上吳王書》:“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唐·李白《行路難》詩:“彈劍作歌秦苦聲,~不稱情。”※曳,不讀作zhuài。△多用於際遇方面。→趨炎附勢 ↔貧賤驕人 曳尾塗中
曳裾王門字典分解
成語曳裾王門的解釋 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權貴的門下做食客。
曳裾的解釋 (1).拖著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晉 陶潛 《勸農》詩:“矧伊眾庶,曳裾拱手。” 唐 王績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曳裾出門迎,握手登前除。
王門的解釋 (1).指王宮之皋門、庫門。《周禮·地官·大司徒》:“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於王門。” 孫詒讓 正義:“王門即王宮之皋門、庫門。”(2).猶王庭,帝闕。《竹書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