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甲曳兵
棄甲曳兵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敗北逃跑時的狼狽相。《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東周列國志》六回:“被公子翬奮勇當先,只一陣,殺得宋兵棄甲曳兵,逃命不迭。”
連動 兵,兵器,不指士兵。曳,拖。丟棄鎧甲,倒拖兵器。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郭沫若《文藝之社會使命》:“楚霸王兵敗被逼垓下,張良一支簫在清風明月之夜吹出那離鄉背井的哀怨淒絕的調子。霸王的兵士皆思鄉念家,為之感動泣下,終至棄甲曳兵而逃散。”△貶義。用於形容打敗仗時狼狽逃跑的樣子。→一敗塗地 ↔斬將搴旗。也作“棄甲倒戈”、“棄甲丟盔”。
詞語分解
- 棄甲的解釋 丟掉鎧甲。表示戰敗。《左傳·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 杜預 註:“棄甲,謂亡師。”《三國志·魏志·王肅傳》:“邊將其殆有棄甲之變乎?” 唐 韓愈 《與鳳翔邢尚書書》:“戎狄棄甲而遠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衝突)。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爭的爭端
歷史典故推薦:狼吞虎咽
形容吃東西十分猛急的樣子。《歧路燈》四六回:“紹聞只得陪差人吃飯,只呷了幾口湯兒,看那差人狼吞虎咽的吃。”《官場現形記》三四回:“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亦作“狼餐虎咽”。《西遊記》五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棄甲曳兵歷史
猜你喜歡
鹿門山的歷史解釋
又名蘇嶺山。在今湖北周公握髮的歷史解釋
同周公吐哺。唐李瀚蒙令行禁止的歷史解釋
命令做的就立即執行,傍若無人的歷史解釋
好像旁邊沒有人在。形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的歷史解釋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朗州的歷史解釋
隋開皇十六年改嵩州置南橋鎮的歷史解釋
即今上海市奉賢縣治。廣信府的歷史解釋
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改濟河論的歷史解釋
篇名。三國魏鄧艾著。海州的歷史解釋
東魏武定七年改青冀二信豐縣的歷史解釋
在江西省南部,西鄰廣思塔節寨的歷史解釋
明代西藏地名。即今西八叉手的歷史解釋
源見叉手吟。形容才思趙琬的歷史解釋
字仲德,趙璉之弟。官王疇的歷史解釋
生卒宋曹州濟陰人,字食魚人的歷史解釋
源見馮驩彈鋏。指受到陳涉的歷史解釋
即陳勝。稠人廣坐的歷史解釋
猶言公共場合。北齊顏急處從寬的歷史解釋
在緊急情況下並不緊張林寺山的歷史解釋
即今山東海陽縣北林寺
相關歷史
![棄甲曳兵_棄甲曳兵介紹_歷史典故](/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