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
《西京雜記》卷二(按:《西京雜記》一書,《隋書.經籍志》原不著撰者姓名,但舊題一作漢劉歆撰,也有作晉葛洪撰):“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匡衡家貧,為人傭作,白天沒有時間學習,只有晚上讀書,而無錢買燭照讀,便鑿穿自家牆壁,引光映讀。
舊時因以“鑿壁偷光”或“穿壁引光”用為刻苦讀書的典故。
唐.駱賓王《螢火賦》:“匪偷光於鄰壁,寧假輝於陽燧(《淮南子.天文訓》:“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高誘註:陽燧,金也,取金杯無緣者,熟摩令熱,日中時,以艾承之,則燃得火。)。”(《駱臨海集箋注》卷六)
《醒世恆言》卷十一:“強爺勝祖有施為(按:此句喻孫權),鑿壁偷光夜讀書(按:此句喻孔明)。”
見“穿壁引光”。陳魯民《名人的“成功秘訣”》:“至於力氣,孔聖人的‘韋編三絕’靠的是力氣,名儒董仲舒‘三年不窺園’憑的是力氣,李白的磨杵成針,蘇秦的懸樑刺股,匡衡的~,也大都是力氣活。”
鑿壁偷光字典分解
成語鑿壁偷光的解釋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鑿壁的解釋 見“ 鑿壁偷光 ”。
偷光的解釋 (1).《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學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後因以“偷光”謂家貧而苦讀。 唐 王播 《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