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人浮於事

人浮於事

原作“人浮於食”,“食“是指祿,指任事人的才能高過所得的俸祿。後演化為“人浮於事”,與原意不同,指人多事少,沒有工作可做。孔子說,君子責備富貴而不責備貧賤,這樣才不致發生社會動盪。因而,與其使俸祿高於職位等級而給人以不廉潔的印象,不如使才能高於俸祿而使人覺得清正。

【出典】:

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例句】: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2回:“只是兄弟這裡人浮於事,實在用不開。”


主謂 比喻人員過多辦事效率低,或人多事少。語本《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鄭玄註:“食謂祿也。”童小鵬《在國務院和總理辦公室》(下):“當時國家機關機構臃腫,~現象十分嚴重,並產生了官僚主義和文牘主義的惡劣作風。”△貶義。多用於描述機構編制。→尸位素餐 十羊九牧 ↔人盡其才一夔已足 各司其事 精兵簡政

人浮於事字典分解

成語人浮於事的解釋 浮:超過。原指人的才德高過所得俸祿的等級。後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多學一學:人琴之感【歷史典故】

借指對亡者深切哀悼之情。明張岱《陶庵夢憶·奔雲石》: “丙寅至武林,亭榭傾圯,堂中窀先生遺蛻,不勝人琴之感。” 參見:○人琴俱亡

人浮於事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