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吳市吹簫

吳市吹簫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陵水即栗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篪,音chí,古代一種竹管制成的橫吹樂器。),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伯,音bà,通霸)。”

這是范睢從魏國逃亡到秦時,對秦昭王說的一段話。范睢與秦昭王談話的目的是為了說服秦王採納並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之所以舉伍子胥興吳伐楚的事例,正如他自己所說“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之說行也,臣又何憂?”

後因以“吳市吹簫”的典故喻指行乞街頭。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大力將軍》:“吹簫乞食嘆沿門,末路英雄欲斷魂。富貴雖然吾自有,敢忘當日介推恩?”續範亭《晚秋蘇堤第一橋散步有感》詩:“今世已無六國印,我生不善伍員簫。”後句即暗用此典,以表明自己政治上不願行乞於人的崇高氣節。


偏正 指在街頭行乞。比喻過艱苦的流亡生活。馬君武《去國辭》:“行矣高丘更無女,頻年吳市倦吹簫。”△描寫街頭乞食的情況。→顛沛流離 忍飢挨餓 ↔榮華富貴 豐衣足食

吳市吹簫字典分解

成語吳市吹簫的解釋 吳:古國名。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吳市的解釋 吳 都之街市。在今 江蘇 蘇州市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吳市 者, 春申君 所造,闕兩城以為市。在 湖裡 。” 宋 徐鉉 《贈王貞素

吹簫的解釋 (1).吹奏簫管。《史記·周勃世家》:“ 勃 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 唐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清

不妨一看:吳甡【歷史人物】

字鹿友,揚州興化(今屬江蘇)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官知濰縣,征授御史。因論諫,積怨於魏忠賢,被革職。崇禎初,累升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襄陽、荊州、承天連失陷,帝令他督師湖廣。甡畏懼農民起義軍勢盛,遲遲不肯行。帝怒,遣戍金齒。福王立,赦還。明亡,久之,卒於家。明末揚州興化人,字鹿友,號耑愚,晚號柴庵。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邵武知縣。歷晉江、濰縣。天啟二年征授御史,以召還文震孟等積忤魏忠賢

吳市吹簫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