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瞽言蒭議

瞽言蒭議

《南齊書•劉善明傳》:“不識忌諱,謹陳愚管,瞽言蒭議,伏待斧鉞。”

瞽言蒭議字典分解

成語瞽言蒭議的解釋 瞽言:不達事理的議論;蒭議:草野之人的議論。水平不夠,見解不深的言論。常用作自謙之辭。

瞽言的解釋 不明事理的言論。謙詞。《漢書·谷永傳》:“臣幸得備邊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瞽言觸忌諱,罪該萬死。”《魏書·劉芳傳》:“臣學謝全經,業乖通古,豈可輕薦瞽言,妄陳管

多學一學:瞽史【歷史官職】

官名。周朝置。掌天時歷數。或說瞽為掌樂大師,史為太史。《國語·晉語四》:“《瞽史之紀》曰: 唐叔之世,將如商數。”韋昭註: “瞽史,知天道者”。《周語下》: “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韋昭註: “瞽、樂大師,掌知音樂風氣,執同律以聽軍政,而詔吉凶。史,太史,掌抱天時,與太師同車,皆知天道者”。 1、官名,掌為帝王誦詩。《漢書·賈誼傳》:“瞽史誦詩,工誦箴諫。”2、周置,為樂官和史官的合稱。《國語

瞽言蒭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