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家
指蕭何對劉邦說:帝王應以整個天下作為家。後以此典比喻志向遠大、不戀故土,所到之處均可為家之人。蕭何(?——前193年),沛(今江蘇沛縣)人。曾為沛主吏掾(yuàn,院,主管總務、人事,與聞政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佐劉邦起義。劉邦率軍西入鹹陽(今陝西鹹陽市東北),諸將皆忙於分取秦府庫財物,蕭何卻收取秦王朝的文獻檔案,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及當時社會狀況。劉邦被封於偏遠的巴、蜀、漢中,與項羽的矛盾激化。蕭何說服劉邦暫作戰略退卻,以保存漢軍實力。楚、漢戰爭中,薦韓信為大將,自以丞相身分留守漢中,輸送士卒、糧餉。漢朝建立,封酇(cuó嵯,治所今河南永城縣西北)侯。漢高祖八年(前119年),蕭何丞相主持建設未央宮,修建了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漢高祖劉邦從外地作戰回來,看到宮殿非常壯麗,生氣了,便對蕭何說:“天下大動亂,苦戰連年,成敗尚未可知,為什麼修造宮室如此豪華過度呢?”蕭何說:“正因為天下尚未安定,才可以乘此修造宮殿。帝王應以整個天下作為家,宮殿不壯麗,就不足以顯示威嚴,而且不可以讓後世的建築規模有可能超過它”。
【出典】:
《史記》卷8《高祖本紀》385、386頁:“蕭丞相營作未央宮(今陝西西安市西北郊長安故城內西南角),立東闕(què雀,宮殿前高台建築物。台上起樓閣,左、右各一)、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國家京城儲糧倉庫)。高祖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同“洶洶”,動亂)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例句】:
唐·楊炯《少室山少姨廟碑銘序》:“建都邑,正方位,畫崇墉,刳浚洫,必憑天地之險,然後四海為家。” 唐·劉禹錫《劉夢得文集》卷4《西塞山懷古》:“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元·湯式《別友人往陝西》:“十年作客,四海為家。”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41回:“但李密身如飄蓬。四海為家,何暇計及家室?” 隋樹森《元曲選外編·羅貫中〈風雲會〉第一折》:“四海為家,寸心不把名牽掛。” 孫犁《看護》:“我們是四海為家的,我們是以一切人民為兄弟姐妹的。”
偏正 原指四海之內,盡屬帝王一家,帝業規模宏大,天下一統;今多指四處奔走,不留戀鄉土家園,到處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語本《荀子·議兵》:“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郭小川《在大沙漠中間》詩:“他們是~的士兵,過慣戎馬生活。”△褒義。多用於描寫志在四方的人。→天下為家 志在四方 ↔安土重遷 落葉歸根 足不出戶
四海為家字典分解
成語四海為家的解釋 原指帝王占有全國。後指什麼地方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戀家鄉或個人小天地。
四海的解釋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四海為家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