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詩
《世說新語.文學》:“文帝(魏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植)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一作“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魏文帝曹丕令弟曹植在七步內成詩,這是兄弟手足的相煎相殘,故曹植以“煮豆燃萁”作比,微諷他的哥哥。
後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殘,以“七步成詩”或“七步成章”譽稱人文思敏捷,才華出眾。
《醒世恆言》卷二:“從來寵貴起猜疑,七步詩成亦可為。堪嘆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盡誅夷。”
徐特立《送董老赴京》詩:“藺(藺相如)廉(廉頗)重好合,萁豆弗相煎。”
偏正 走七步便作了一首詩。形容文思敏捷。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丕)嘗令東阿王(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朱自清《誦讀教學》:“所謂‘耳治’‘口治’‘目治’這誦讀教學三部曲,日漸純熟,則古人的‘一目十行’‘ ~’並非難事。”△褒義。用以讚揚人的文才。→燃箕之敏。也作“七步成章”、“七步奇才”、“七步之才”。
七步成詩字典分解
成語七步成詩的解釋 稱人才思敏捷。
七步的解釋 相傳 三國 魏 曹植 七步成詩,後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淮南 取貴於食時, 陳思 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