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康熙字典>> 祊康熙字典線上查詢

祊
祊
拼音:bēng fāng 注音:ㄅㄥ ㄈㄤ
五筆86編碼:PYYN 五筆98編碼:PYYT倉頡:IFYHS
筆劃:共 8 劃康熙字典筆劃:祊:9; 
部首:礻 讀音為:示字旁兒(shìzìpángér) 示補兒(shìbǔér)分解查字:礻方(shifang) 

康熙字典【午集下】【示字部】祊

【集韻】【韻會】晡橫切【正韻】補耕切,𠀤音閍。
【說文】作𥛱。從示,彭聲。或從方,門內祭先祖,所以彷徨也。
【詩·小雅】祝祭於祊。
【傳】祊,門內也。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
【禮·禮器】設祭於堂,爲祊乎外。
【註】祊,明曰繹祭也。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
【疏】祊有二義,一正祭時,祭神於廟,復求神於廟門內。一明日繹祭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又邑名。
【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
【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又通邴。
【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
【註】彼命反,又音丙。又葉補光切,音邦。
【詩·小雅】祝祭於祊,與下祀事孔明葉。明音芒。
【正字通】周禮大司馬,中秋敎治兵,羅弊致禽以祀祊。鄭註:祊,當爲方,主祭四方,報成萬物。引《詩》:以社以方。據此是《周禮》方譌作祊,非方祊同也。《字彙》祊音方,合方、祊爲一字,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