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成佛後更厲害?唐僧師徒誰的佛法造詣最高?

曾經,有朋友問我,唐僧師徒四人成佛之後,會不會變得更厲害?還是只是多了一個佛與菩薩的頭銜而神通不變?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要看在取經路上,孫悟空,或者說唐僧師徒的修行是止步不前,還是有大幅度提高。

要修行,首先要有功法。這個唐僧師徒四人共同修行的功法,叫做《多心經》。

有人說,傳授《多心經》的烏巢禪師乃是觀音化身,我不認同。在現實宗教界,《心經》的著作權屬於觀音,這我明白。可為何西遊原作者硬是把佛學入門的《心經》,在小說中改名《多心經》,並且將其地位提到為成佛門萬法總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悟空成佛後更厲害?唐僧師徒誰的佛法造詣最高?

原作者的意思,就是要告訴我們《多心經》不是《心經》。何況,觀音本就是法定的取經行動負責人,她何必要藏頭露尾,躲在浮屠山隱居?

可若是把烏巢看成燃燈,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烏巢身份詳細解說,參見:比菩提祖師還要神秘的頂尖高手是誰?三界亂鬥不可或缺天尊級高手

而唐僧師傅正是因為共同修行《多心經》,其修行都有大幅度提高。當然,提高最明顯的,是唐僧!

或許有人會說,唐僧的佛法造詣不是很高了嗎?

在很多人看來,唐僧自幼出家,飽讀佛典。昔日太宗召集天下一千兩百名高僧,舉辦超大型法會,唐僧(陳玄奘)乃是主講人。從此可見,唐僧的佛法造詣應當是相當高深的。

這么說也不是完全錯,關鍵是看和誰比。若是和大唐那些凡僧比,唐僧的造詣自然是要略高一籌。可若是和真正有道行的人比,唐僧又要差一些。

比如說,和沙僧吃掉的九個取經人比,唐僧的佛法造詣就大大不如。

沙僧曾經說: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頑耍。

昔日的九個取經人,都是有道行的高僧,他們的頭骨,竟然能在鵝毛也飄不起的流沙河中漂浮。從此可見,這些高僧,都已經脫去凡胎,成就了仙身——至少是邁入了人仙境界。

孫悟空修成天仙,以筋斗雲回家時,原著說:“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可見,脫去沉重凡胎,乃步入仙途的重要標誌。

可唐僧呢?他的修行遠不如死掉的九個取經人!

觀音第一次經過流沙河時,曾說:“徒弟呀,此處卻是難行。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當時,已經內定金蟬子轉世,即唐僧為取經人。從觀音這句話也可以佐證,沙僧吃掉的九個取經人,絕非金蟬子。因為金蟬子是濁骨凡胎,骨頭一定會沉入流沙河。

師徒來到流沙河前,孫悟空和豬八戒曾經有一段對話,再度驗證了唐僧凡胎沉重,基本沒有修行根基。

孫悟空讓豬八戒駕雲,把唐僧背過河。豬八戒說:“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稱得起?”八戒讓孫悟空背,孫悟空也說:“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

讀者朋友們或許有疑問了,孫悟空、豬八戒都說背不動,那為何西遊記中的妖怪動輒一陣風把唐僧捲走呢?

原著中,孫悟空已經明明白白解釋了這個問題。他說:“象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象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

原來,妖怪們搶走唐僧,不過是弄一陣鏇風,把唐僧強行拖著走。三五里,十來里或許可以,像那八百里流沙河,是根本跨越不過去的。

也就是說,唐僧所念的佛經,可以安撫心靈,對於修仙成佛,卻毫無用處。

唐僧真正的修行,是從烏巢禪師傳授《多心經》開始。

在誦念幾天《多心經》後,原著說:“那長老常念常存,一點靈光自透。”大家看看,這《多心經》這么神奇,只是念了幾篇,唐僧就開始起了變化。

但是,唐僧的修行速度很慢很慢。常年跟隨在唐僧身邊,被迫聽了無數遍的《多心經》,孫悟空、沙僧、豬八戒對修行的領悟,都大大超過了唐僧。

在烏雞國寶林寺的一晚,唐僧的修行有一個小小的突破。那一天,明月當空,月光皎潔,唐僧對月吟誦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孫悟空卻說:“師父啊,你只知月色光華,心懷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那長老聽說,一時解悟,明徹真言,滿心歡喜,稱謝了悟空。沙僧在旁笑道:師兄此言雖當,只說的是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更不道: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那長老聞得,亦開茅塞。正是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生即是仙。

對修行我是門外漢,但從三人的對話中,卻可以清晰得看到,孫悟空掌握到了修行的根本,沙僧也對修行有獨特感悟,唐僧雖然修行淺薄,但也有所觸動。唯獨八戒對三人的談話一點不感冒,嘟嘟囔囔地說:“師父,莫聽亂講,誤了睡覺!”

但是,八戒是不是在修行上全無進步呢?不是的。他也吟誦了一首詩,其中四句說:

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痴愚積下緣。

原來,守拙,保持本真,就是豬八戒的修行之道。

幾乎在每一個降妖除魔故事前,原作者都會寫一段師徒議論的故事。那些故事即是表現師徒之間得矛盾衝突,推進故事情節,也是在展示師徒四人各自的修行認識。

比如,在降服紅孩兒之後,唐僧師徒前行,聽到前面有水聲,唐僧大吃一驚,詢問悟空,哪裡有水聲——老唐同學被妖精抓怕了,一看到有高山大河就擔心有妖怪——當然,他的擔心絕非多餘,妖怪是一定會有的,擔心是必然無用的。

孫悟空聽了,先不管有沒有聽到水聲,把師父狠狠訓斥了一頓:

老師父,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也?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捨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

孫悟空這話說得非常高明。所謂“功到自然成”,與其整天擔心憂慮,不如腳踏實地。只要辛勤付出,自然瓜熟蒂落。

豬八戒還不服,埋怨說妖怪太多,一千年也走不到靈山。沙僧卻說:“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且只捱肩磨擔,終須有日成功也。”

沙僧的話,是只問付出,不問結果,或者說,只要付出,自有結果。

從此可見,師徒四人的修行領悟,孫悟空第一,沙僧第二,唐僧第三,豬八戒第四。

回到最初的問題,唐僧師徒成了正果後,會不會變得更厲害?

我的理解,會!因為,他們一路上不僅僅在降妖捉怪,也在修行,並且,修行有很大增長。此前,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人修行的都是單純的道門功法,在修行了《多心經》之後,已經兼容佛道,實力必然大幅提升。尤其是孫悟空,修行道派天仙決,十年即修成天仙。取經路上他又十餘年修行佛派《多心經》,一旦大成,孫悟空必然成為三界之中,超越無數大神的存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