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真相讓我震驚

觀世音菩薩是男是女?很多人都有疑問,其實,早期印度佛教初傳入中國時,也即是隋唐以前,觀世音菩薩是男身。傳入中國以後,經過唐宋元明幾個朝代的演變,觀世音菩薩逐漸變成了女子。

 

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真相讓我震驚

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真相讓我震驚

在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榜》中,觀音即元始天尊徒弟慈航道人,亦為男性,或許是國人認為女性菩薩更具有親和力,便根據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把她打扮成漢族女性。據傳,唐玄宗的八姨子秦國夫人請吳道子以自己的模樣畫一張觀音女像,送到長安千福寺去當菩薩供奉。吳道子以《華嚴經》上的“勇猛丈夫觀自在”為由,畫了一尊男性菩薩,嘴唇上還添了兩撇小鬍子。唐玄宗大怒,後高僧道宣言:“菩薩的確無所謂男女。佛經上講,菩薩有 33 身,普渡眾生時,能應機變化,故爾為神為仙。”玄宗順勢道:“從今以後,再畫菩薩,應按唐俗,畫成女像。”

對於現代的中國人(尤其是漢人)和日本人等東亞民族中的一般大眾來說,觀音菩薩(或稱觀世音菩薩)始終是一位美麗端莊,大慈大悲,已大神通普救一切眾生的佛教女神。但是,人們不太熟悉的另一個事實是,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觀音菩薩卻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是上身裸露,手執蓮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間下垂,覆蓋臀部和大腿,頭戴冠冕,頸掛項圈,手套臂環、鐲子等飾物的男神。

avalokita義“觀”,svara義“音”(即祈禱者的聲音),意即該菩薩時刻在觀察人間一切眾生的疾苦,聽取其籲請,故漢文譯作“觀音”。但是,也有人認為,avalokita義為“觀境”或“正覺”、“無上智慧”,isvara義為“進退無礙”、“一切自在”,義為該菩薩能夠自由的達到無上智慧,故漢文譯作“觀自在”。

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真相讓我震驚

據說,觀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個男性神祗,於公元3至7世紀期間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國的大乘教派——所採用,和文殊菩薩一起,備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眾視觀音菩薩為徹底的慈悲憐憫之心的化身,他在這方面甚至超過了佛祖釋迦牟尼。

有關觀音的一個傳說雲,他出於對天下一切眾生的憐憫,故發重誓放棄成佛和達到最終寂滅,以便持續不斷的廣布佛教教義,直至最後一個生物得以覺悟,脫出輪迴之苦。觀音就這樣無限期滯留在世上,自己卻失去了最高佛果。不過他在普通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卻上升至無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難之事,大多頻頌觀音名號,以其脫離災厄。

“沙門”即是男性的佛教僧侶,可知印度的觀音是為男相,其職能主要是已大慈悲救苦救難,地位與作用大致類似於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中的眥濕奴。

在中國西藏的佛教中,觀音也作男相,他被說成為藏族的創始者,是西藏的保護神,稱作“持蓮者”。這位慈悲之神控制著諸道輪迴,其形象通常為11個頭(分為三層)和8隻手,並如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中的主神之一混婆那樣佩戴鐲髏項鍊。

在中原地區的佛教中,觀音菩薩的狀貌則迥然不同,無論是大悲觀音,千手觀音、白衣觀音還是過海觀音、送子觀音或紫竹觀音,都毫無例外地呈女相,稍後的漢文佛教典籍中也將觀音描繪成女身。

據云,妙莊王久無後嗣,50歲後僅得三女。但其小女兒妙善公主卻頗具善根,不愛宮廷的榮華富貴,一心嚮往山家修行,志在超度眾生。最後竟致斷然拒絕了父王要她結婚的命令。妙莊王在百計罔效的情況下便下令處死妙善公主。

但是,行刑的劍砍到公主身上便斷裂為二,矛刺上去也變得粉碎。後來公主又被勒死,然而其靈魂一入地獄,地獄立即化作天堂。冥國之君閻羅為了保全地獄,只得將她送回人世。於是,妙善公主轉世在普陀山的一朵蓮花上,並在那裡生活了九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難,妙莊往因其惡業而遭到惡報。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藥無效。唯一的藥方是:別人自願獻出一手、一眼,合成藥膏。但是無人肯作這類犧牲,即使他的長、次二女亦然如此。

於是,妙善公主遂發大慈大悲之心,捨身獻出一手一眼,治癒了父親的病疾。妙莊王為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造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跡。妙莊王的原話是令工匠塑造“全手全眼”之像,但卻被誤聽成“千手千眼”,從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觀音像,也就出現了後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稱呼。

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白處觀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時候,白衣觀音足邊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嬰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觀音”或“送子娘娘”。

既然觀音在印度及我國藏傳佛教中是作男像,那為什麼在我國漢族及日本等東亞地區又尊觀音位女相呢?有人認為在8世紀前後,唐朝吳道子等畫家筆下的觀音像垂珠帶釧,顯出女相,也有人認為中國人深具愛心迫切需要一位慈善、憐愛萬眾的女相觀音,才逐步創造了女性觀音的博愛形象;也有人認為唐朝初期,傳入大唐的聖母瑪利亞的形象影響了中國人,而視觀音為女神,為“東方的瑪利亞”。這些說法各持一端,各陳力具,但又無法排除異論,獨樹己說。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