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輔高拱與張居正、明穆宗是什麼關係?

明朝政治鬥爭最複雜,最激烈的時候應該就是三位內閣首輔:徐階、高拱、張居正同朝為官之時。徐階鬥垮了嚴嵩,高拱鬥垮徐階,最後高拱又被張居正鬥垮。更複雜的是,這幾個人,最開始還一起為同樣的目標奮鬥合作過。看了他們的來往史實,只能說一句,果然在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官場黑暗,下場需謹慎。

明朝首輔高拱與張居正、明穆宗是什麼關係?不過本文說的不是四人之間複雜關係,只截取高拱和張居正的恩怨是非來講。而要講這兩人的關係,需要先了解兩人是誰。張居正世人皆知,暫把高拱拿出來說說吧!高拱,字肅卿,號中玄,祖籍山西洪洞,祖先為避元末戰亂遷徙新鄭,因此一般說高拱是新鄭人。高拱幼時聰穎,“五歲善對偶,八歲誦千言”,好讀書,博文廣知,嘉靖二十年中進士,任侍講學士,後由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萬曆六年死於家中。

高拱與張居正早先交好,徐階退休歸鄉後,還是張居正與李芳等奏請復起高拱的。那么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讓二人互相攻訐呢?

萬曆帝初登基,內閣兩大臣高拱、張居正,內臣第一大太監馮保,三人三足鼎立。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是三足鼎立,三人如何能和平相處下去。為了自己的利益,三人中自有結盟。因為高拱是首輔,權力最大,說話也最有分量。《明史》說高拱“才略自許,負氣凌人”,也就是他自詡才略無雙,因此在對人對事上難免盛氣凌人。明史對張居正的評價為:“勇敢任事,豪傑自許”又加上“深沉有城府,莫能測也”。由此可見張居正的秉性脾氣應該和高拱差不多,因此張居正怎么可能容忍高拱在他頭上指手畫腳呢?因此他靜心細想,知道自己的權利沒有高拱來的大,若是單打獨鬥,是怎么也不可能贏過高拱的。於是城府頗深的張居正,拍手決定,和馮保聯手一起鬥垮高拱。而馮寶呢,也樂的鬥垮一人,好使自己手中的權利再次增長。這樣有了同一目標的兩個人,當即決定結盟,共同鬥垮高拱。

穆宗去世,神宗繼位,高拱與張居正商量認為,皇帝年幼,應該將權利收歸內閣。張居正這邊裝作十分贊同高拱的作法,另一邊就和馮寶密謀,在太后前攻訐高拱。馮保在皇貴妃和陳皇后面前將高拱曾在內閣說過的一句話“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改為“十歲的孩子,如何做天子!”,讓後宮兩位高位者,惶惶不安。為了保得君權至上,召集百官,再百官面前斥責高拱專權擅政,將高拱罷官遣回原籍。如此,張居正和馮寶兩人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更奇異的是,馮寶欲借王大臣事件,置高拱於死地時,張居正又“貽書相慰安,乃止。”,救了高拱一命。後來張居正回鄉葬父,路過高拱的故里,專程探望高拱,兩人相見掩面而泣,感慨不已。在這裡,也不知該說張居正陰險,還是仁慈了!只能說,如此高大上的世界,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至於高拱與明穆宗的關係,世人多形容為“父子情”。穆宗因著小時候的情誼,對高信任又依賴,這樣深厚的君臣情誼,再找不到第二個了!嘉靖三十一年,高拱任裕王府首席講官,和裕王逐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高拱從踏進裕王府 ,就一直悉心傳授教導裕王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悉心教導和照顧,穆宗年幼的時候,爹不疼娘不愛,年齡幼小,性格軟弱,如此一來一往,自然開始變得依賴高拱。傳聞高拱遷任國子監祭酒,裕王拉著高拱的手不放,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有時候想高拱了,還會給高拱寫信。穆宗臨死前,將幼子託付給高拱,而高拱面對穆宗的死也哭泣不已,不能站立,還是張居正將他扶起。如此種種,都可以看出穆宗對高拱的依賴之意。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