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巨棺神秘現身 內藏秘密震驚考古界(2)

經考證,採用“三合土”夯制棺槨,在我國自宋、元時期就時有出現,至明、清時期,在山東、福建、廣東的沿海一帶就盛行了。其原因,沿海一帶土地濕潤且酸鹼性 較強,如埋在土中的棺槨受到酸鹼性的長年侵蝕,棺槨就容易腐爛。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棺槨及棺內屍體、物品,就採用了“三合土”混攪,並在木質棺槨四周夯 築,形成一種“三合土”外槨,以達到長久保護木質棺槨的作用。以後,這一帶不斷有沿海的移民遷移內地,就把“三合土”夯制棺槨的喪葬習俗沿襲到各地。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專家李珍說,以前在山東、福建、廣東等地也曾發掘類似的“三合土”棺槨,但多數僅為五面密封,且多數都遭到嚴重毀壞。自己從事考古工作多年了,以前從沒有見過像在上思出現的這么完整的兩座“三合土”夯制的棺槨。

專家推斷,這次在上思發現如此完整的呈六面密封形狀的七星巨棺“三合土”棺槨,在廣西屬於首次發現,在國內也屬罕見。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梁宏剛博士,根據中國傳統的喪葬習俗推斷,這應該是一處夫妻合葬墓。因為,不僅在壯族或是其他民族的喪葬習俗里,父子葬或者母子葬它們是不能平排葬的,只有夫妻合葬,才能平排葬。

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在我國的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存在夫妻合葬的習俗,即夫妻分別葬在兩個相互緊造的墓穴中。到春秋戰國時代,這種夫妻異穴合葬的制度更加趨於普遍。

七星巨棺 

揭秘七星巨棺之謎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從“風水”學的角度說,凡家族的墓葬,長輩墓一定在墓地的上方,而晚輩墓只能在墓地的下方,否則,那就是“騎祖”,就是人倫顛倒的表現。這是喪葬習俗中的一種禁忌。

自從出現了夫妻異穴合葬的習俗,幾千年來,人們還一直在遵循著這樣的喪葬“風水”規則,並一直延續至今。

經過完全發掘出土後,發現這兩座七星巨棺“三合土”棺槨呈一大一小狀。經體積推算,大棺槨的重量應在5噸左右,小棺槨的重量也在4噸上下。

按照墓葬所呈的坐北朝南向排列,大棺槨位於墓地東面,小棺槨位於墓地西面。在壯族的喪葬習俗里,墓地的安葬,排列均為男左女右。因此推斷:大棺槨里的墓主人為男性,小棺槨里的墓主人為女性。

隨後,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覃芳、何安益、楊清平等文物考古專家,根據這兩座“三合土”墓葬製作的形狀,初步推斷,屬明代時期的墓葬。並還斷定,以“三合土”為外槨的這兩個墓葬,在“三合土”槨內必然存在有棺木。

這種以“三合土” 夯制的棺槨,也就是當地人所俗稱的“七星巨棺”。

經 2008年12月19日、2009年6月9日由廣西文物局、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 心、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廣西醫科大學等各路專家,對兩座“三合土”棺槨的開棺發掘勘測,結果也證明了當時“夫妻合葬”和七星巨棺大棺槨里為“男性墓主人”, 七星巨棺小棺槨里為“女性墓主人”的推斷。

七星巨棺神秘現身 內藏秘密震驚考古界  中國古代的墓葬習俗自成一種文化,特別是土葬,更是衍生了一套自成體系的風水學,隨著風水學說的漸漸形成,古人往往對墓葬更為講究,考古專家在發掘古墓時,一般都會格外注重墓葬的格局,因為墓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生產、生活、風俗、宗教等方面的情況。在廣西被發掘出土的七星巨棺正是這樣,其反常的墓葬規格和棺內主人的陪葬物品除了帶給了考古人員大量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外,也帶給了他們許多的謎團,而當時有專家的一個大膽猜測一下子震驚了考古界。  一、“七星巨棺”出自“官皇屯”  時間定格在2008年10月15日。  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天的不久之後,卻引起國內各媒體,特別是引起了中央電視台各類欄目極大的關注,並在國內考古界也引起了轟動,而上思也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  電視報導七星巨棺  對於人們來說,這天只是一個平常的日子。然而,就是這一天,在距上思縣城東面約5公里的思陽鎮廣元村東北面約800米處,當地人稱之為“官皇屯”的山坡上,卻因為一個正在這裡進行挖山取土的施工隊,從山坡處挖出一塊外殼十分堅硬而又類似石頭的長方形“石塊”,由此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地紛紛湧來觀看這個大“怪石”。  也許在場的施工隊領導意識到,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這個大“怪石”並非一塊普通的石塊,當即向政府作了報告。縣文化和體育局領導接到政府的通知後,要縣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立即趕往現場進行勘測。  七星巨棺專題圖  在對這個“石塊”的勘測過程中,發現這個類似“石塊”呈長方形,頂部分呈“人”字形,長2.40米,高1.16米,寬0.96米。而在山坡上,另一個也類似的“石塊”,其頭端已露出地面。經測量,這兩塊“石塊”的排向相互距離0.5米。在過後發掘這大“石塊”出土後,測量其長2.50米,高1.45米,寬1.15米。這兩大“石塊”的形狀,類似棺材的形狀。  經對兩大“石塊”進行勘測,結論為:這兩大“石塊”並不是普通的“石塊”,而是兩座系“三合土”夯制的墓葬。  所謂“七星巨棺”,只是當地人的俗稱,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用石頭鑿刻而成的棺材。其實,七星巨棺是一種採用“三合土”在棺木四周夯制形成的棺槨。只不過在“三合土”乾涸後,它的堅硬度也像石頭那樣的堅硬,甚至比普通的石頭還要堅硬。  而所謂七星巨棺的“三合土”,這也僅是一種考古專業上的俗稱術語。“三合土”它是由多種成分組成,只不過它其中的主要成分是黏土、石灰和沙子。而其中的石灰成分比較多,黏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沙子的比例相對少一點。  壯族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夯制這類“三合土”棺槨,有時為了增加其黏性,會在“三合土”中加進適量比例的糯米漿或糯米飯進行攪拌。另外,有時為了增加其硬度,也會在“三合土”中加進適量的桐油進行攪拌。  經 考證,採用“三合土”夯制棺槨,在我國自宋、元時期就時有出現,至明、清時期,在山東、福建、廣東的沿海一帶就盛行了。其原因,沿海一帶土地濕潤且酸鹼性 較強,如埋在土中的棺槨受到酸鹼性的長年侵蝕,棺槨就容易腐爛。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棺槨及棺內屍體、物品,就採用了“三合土”混攪,並在木質棺槨四周夯 築,形成一種“三合土”外槨,以達到長久保護木質棺槨的作用。以後,這一帶不斷有沿海的移民遷移內地,就把“三合土”夯制棺槨的喪葬習俗沿襲到各地。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專家李珍說,以前在山東、福建、廣東等地也曾發掘類似的“三合土”棺槨,但多數僅為五面密封,且多數都遭到嚴重毀壞。自己從事考古工作多年了,以前從沒有見過像在上思出現的這么完整的兩座“三合土”夯制的棺槨。  專家推斷,這次在上思發現如此完整的呈六面密封形狀的七星巨棺“三合土”棺槨,在廣西屬於首次發現,在國內也屬罕見。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梁宏剛博士,根據中國傳統的喪葬習俗推斷,這應該是一處夫妻合葬墓。因為,不僅在壯族或是其他民族的喪葬習俗里,父子葬或者母子葬它們是不能平排葬的,只有夫妻合葬,才能平排葬。  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在我國的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存在夫妻合葬的習俗,即夫妻分別葬在兩個相互緊造的墓穴中。到春秋戰國時代,這種夫妻異穴合葬的制度更加趨於普遍。  揭秘七星巨棺之謎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從“風水”學的角度說,凡家族的墓葬,長輩墓一定在墓地的上方,而晚輩墓只能在墓地的下方,否則,那就是“騎祖”,就是人倫顛倒的表現。這是喪葬習俗中的一種禁忌。  自從出現了夫妻異穴合葬的習俗,幾千年來,人們還一直在遵循著這樣的喪葬“風水”規則,並一直延續至今。  經過完全發掘出土後,發現這兩座七星巨棺“三合土”棺槨呈一大一小狀。經體積推算,大棺槨的重量應在5噸左右,小棺槨的重量也在4噸上下。  按照墓葬所呈的坐北朝南向排列,大棺槨位於墓地東面,小棺槨位於墓地西面。在壯族的喪葬習俗里,墓地的安葬,排列均為男左女右。因此推斷:大棺槨里的墓主人為男性,小棺槨里的墓主人為女性。  隨後,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覃芳、何安益、楊清平等文物考古專家,根據這兩座“三合土”墓葬製作的形狀,初步推斷,屬明代時期的墓葬。並還斷定,以“三合土”為外槨的這兩個墓葬,在“三合土”槨內必然存在有棺木。  這種以“三合土” 夯制的棺槨,也就是當地人所俗稱的“七星巨棺”。  經 2008年12月19日、2009年6月9日由廣西文物局、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 心、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廣西醫科大學等各路專家,對兩座“三合土”棺槨的開棺發掘勘測,結果也證明了當時“夫妻合葬”和七星巨棺大棺槨里為“男性墓主人”, 七星巨棺小棺槨里為“女性墓主人”的推斷。  專家檢查七星巨棺  內棺剛抬出“七星巨棺”,“巨棺”的內底部呈現的“北斗七星墩”又帶給大家新的驚喜。“北斗七星墩”的排列形狀與上次發掘的小副“巨棺”中出現的“北斗七星板” 排列形狀基本一致。專家認為,這7個小墩子由三合土堆成。為何“北斗七星”屢次出現在上思“七星巨棺”中,到底具有什麼意義呢?有些了解當地民俗的網友稱, “北斗七星”有兩層含義,一是“北斗七星”能指引死者升天,二是構成“北斗七星”的7個孔6條支線象徵著人世間的七情六慾,人死之後,人的七情六慾也跟著升天。  更為奇異的是,當切割了七星巨棺的“三合土”外槨後,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三合土”外槨內有一副樟木製作的內棺槨,而在樟木槨之內又 是一副十分堅硬的木質板製作比較精緻的內棺。再者,發現內棺的兩側,都用兩個木質“燕尾鎖”將棺蓋和棺槽進行凹狀“鎖扣”。採用這種“燕尾鎖扣” 棺蓋和棺槽的喪葬方式,在壯族的喪葬習俗里,還沒發現過先例。  以往的考古,在“三合土” 槨內只有一個棺木。而像這樣呈“三合土”槨 “樟木棺槨”內棺的喪葬方法,目前在國內還沒有類似考古發現的記錄。  專家揭秘七星巨棺  雖然說,這兩座“三合土”棺槨的開棺勘測工作已告一段落,儘管棺槨內出土的文物甚少,但是,這兩座曾轟動國內考古界的“三合土”棺槨卻留下了諸多的謎團,其 中,這兩座“三合土”棺槨為什麼如此奇異,而墓的主人又是誰,它又是何時埋在這裡的,為什麼墓葬的地面上沒有留下任何的墓碑標誌,棺內也沒有留下任何能證 明墓主人身份的標誌。而從出土的物品中,為何女性墓主人身穿在封建社會裡,只有皇族及王公貴族才可穿著,否則就是犯“忌”的金黃色的絲織衣服,身上又呈現 一塊質地為綢緞的繡有形似 “荷花”狀圖案的方帕。再者,男性墓主人在棺內所呈現的是雙手交叉平放於腹部的睡狀,這和壯族喪葬習俗的死者在棺內呈雙手平放身體兩側睡狀的習俗儘是不同。可惜的是,女性棺槨在挖掘時,民工以為是大石塊任其隨意翻滾,棺內骨骸已經零亂,無法分辨其睡狀。而且,經推斷這兩座墓葬的年代應為明代時期的墓葬, 但為什麼在女性棺內卻呈現唐代的“開元通寶”錢幣,男性棺內呈現的是唐代的“乾元重寶”錢幣。值得驚奇的是,男、女性墓主人都身墊刻有“北斗七星”圖案的 “靈板”。  當時有人猜測,在明代這樣封建統治極為強盛的時期,墓主人仍然身著皇族才能穿著的黃色,極有可能跟失蹤的建文帝有關,此說法一經提出自然引發了激烈討論,但是由於缺乏更多有力證據的支撐,這種說法最後不了了之,對七星巨棺的研究則仍在繼續。 

專家檢查七星巨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