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建成
1959年9月24日1959年9月24日 (農曆八月廿二),人民大會堂建成。
人民大會堂外景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會堂建成。
在天安門,十年前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地方,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廈建設起來了。這是人民大會堂。全國六億人民的代表將在這裡共商國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將在這裡謀劃國家大計。天安門成了全國人民和全世界進步人士更加嚮往的地方。
這所座落在天安門前右方的大會堂,是首都目前最宏偉的建築。建築面積達十七萬一千八百平方米,體積有一百五十九萬六千九百立方米。建築面積超過了故宮的全部建築有效使用面積的總和。一條黃綠相間的玻璃屋檐,把它從蔚藍的天空中鉤畫下來,那壯觀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組成了一幅莊嚴絢麗的畫圖。
我們在建築師的陪同下,從天安門廣場走向大會堂的正面。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老遠就向我們射出閃閃的金光。踏上一層樓高的花崗石大台階,迎面是十二根淺灰色的大理石門柱。門柱有二十五米高,柱身要四個人才能合抱過來。柱距採用了我國柱廊傳統的手法,明間寬,次間依次減窄。它與西洋古典建築的門柱底寬上窄的手法不同,也不完全像我國傳統的扁平木構門柱,建築師們吸收了中外古今建築門柱造型的優點,創造出這樣高大而有力的柱廊。
邁進金黃色大銅門,穿過寬闊的風門廳和衣帽廳,就到了大會堂建築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建築師站在這裡,指著四周向我們概括地介紹了整個建築的布局:往西直入萬人大禮堂,北通宴會廳,向南穿過長長的廊道,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大樓。整個建築就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每個部分都各有重點,又互相聯成一氣。
穿過中央大廳,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場——萬人大禮堂。從外面看,它像一座十多層樓高的大廈。用數字計算,裡面寬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體積達八萬六千立方米,等於十個天橋劇場。但是由於設計師們巧妙的處理,走進會堂的人放眼一望,從頂篷到地面,上下圓曲渾然一體,並不感到怎樣空曠。頂篷是穹窿形的,縱橫密排著近五百個燈孔,燈光齊明時,就像滿天星斗。頂篷的中心垂掛著紅寶石般的五星燈,燈的周圍是七十條金光閃閃的光芒線和四十瓣鎦金的向日葵花瓣。在它的外圍,有三環層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燈槽,和周圍裝貼的淡青色塑膠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和“天地渾然一體”的奇觀。
在這個萬人大禮堂里,主席台像個小會場,能容納三百多人的主席團。橢圓形大會場,有兩層挑台,連地面共三層座席。底層有三千六百多個座席,主要是代表的席位,每個座席的桌櫃,都裝有能同時翻譯十二種語言的譯意風,每四個座席上又有一個即席發言的擴音器。第一層挑台有三千四百多座席,第二層挑台有二千六百多個座席。一層挑台的第一排裝有和底層的座席同樣的擴音設備,其餘座席也都有能聽到一種語言的擴音喇叭。頂篷和挑台下的燈光把禮堂的每個角落都照得通明。兩層挑台像兩彎新月,圍拱著主席台,把大禮堂組成為一個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整體。
禮堂的體形如此完美,色調如此清新,我們不能不讚嘆建設者傑出的創造和智慧。但是,在這樣大的空間裡,音響問題是怎樣處理的呢?能保證坐在任何角落的人都聽清主席台上的發言嗎?
在這個建築物行將竣工的時候,建築工人在這裡舉行了慶祝竣工典禮大會。記者也參加了這個會,並且聽了梅蘭芳同志演出的京劇“貴妃醉酒”。我們從最前面的座位走到最後一排的座位,聽到的歌聲完全一樣地清晰和園潤。建築師告訴我們,處理這個萬人大禮堂的音響,確實給建築師和聲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從聲學角度來說,禮堂每個人所占空間以四至六立方米為宜,如果按此計算,這個萬人大禮堂最多只能有六萬立方米的體積。再大了,聲音就難得聽清楚。按照這個常規,就要把萬人禮堂蓋成一般影劇院一樣,讓頂篷和挑台向前傾斜,縮小空間。但是這樣就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誰都沒有建築過這樣大的建築物,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曾經過一番爭論,但在明確了“以人為主,物為人用”的設計思想以後,就跳出了常規的圈子,放寬了每人所占的空間,這樣,解決音響問題就更加重要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建設者們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巧妙地在每個座位上都安裝上小喇叭,屋頂和牆內裝置礦渣棉,天花板上鑽了幾百萬個孔,使它變成鑽孔吸音板。採取這些技術措施以後,主席台上發出的音波,多餘的能完全吸走,沒有回聲,又能留點混響,聽起來不覺得聲乾。現在北京最好的劇院的音質清晰度才有80%,這裡的音質清晰度已達到90%以上。人們可以清晰、準確地聽到發言人的聲音。
在這座高大的禮堂里,儘管上下三層的座席高低相差很大,底層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最遠處距主席台有六十米,但是沒有一根柱子擋住人們的視線。為了讓我們了解建築物的結構,設計師給我們畫了一張草圖,並且告訴我們,禮堂頂篷上面藏有一個比北京新擴建的東長安街路面還要寬的十二榀鋼屋架。其中有六榀的一端壓在一個九米高的鋼筋混凝土橫樑上,而所有這些重量又一起壓在主席台台口的兩根柱子上,每根柱子都能承受三千多噸的重量。這樣龐大而複雜的結構,該是一件多么艱巨的工程啊。在這裡,建築師極力推崇建築工人的偉大智慧和創造性的勞動,是他們在這樣短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種罕見的結構工程,同時安裝了聲、電、冷熱風、電視轉播等各種複雜的現代化的設備。
大會堂的北翼是宴會廳,面臨長安街。從北門進去,穿過大理石柱廊、風門廳、衣帽廳,就進入宴會廳底層大廳。這是宴前休息的場所。往前走,是五組六十二級的漢白玉大台階。迎面壁牆上,鑲嵌著以毛主席名詞“沁園春”詠雪為主題的巨幅國畫。畫的一邊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畫的另一方,在雲海蒼茫中旭日東升,照耀著大好的山河,顯得江山如此多嬌。從這裡經過東西兩測的走馬廊,就進入宴會廳。
有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又是另一番景色。它的面積有七千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大。這樣大的宴會廳,對我國六億人民的國家來說,並不算大,但是在建築上是罕見的。廳內的高度只有十五米多,但是由於建築者採取了方井高、四周低的手法,因而取得了不同層次的對比,使人們感到大廳軒朗寬敞。廳內最引人注意的,是頂篷和迴廊圓柱的藝術裝飾。它把整個大廳美化得異常漂亮,給人一種輕鬆明快的感覺,又有雍容大雅的氣概。
建築師還領我們參觀了設定在大廳北面東西兩角的廚房。廚房可直通大廳兩側的迴廊,開宴時服務員井井有序地分頭從廊道進出宴席之間。廚房裡的設定也都是現代化的,上部廚房與地下室冷藏間、食品加工間等,都有專用電梯和樓梯垂直運輸。生冷和熟食,髒和淨的餐具,也都各有單線交通,互不污染。
人民大會堂的南翼是人大常委會辦公樓。它是一座口字形的大樓。中間有六千平方米的內庭院,裡面一片草坪,是理想的集體攝影場地,也是幽靜的休息場所。
從內庭院穿過一座拱形的洞門,就到了人民大會堂的外面。當我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對這座大廈巡禮完畢的時候,晚霞已經斜掛西山。萬道霞光灑在外面蒼翠的樹叢上,灑在淺杏黃色的牆壁上,灑在天安門的紅牆、黃瓦上,發出一片光輝燦爛的異彩。
人民大會堂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