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使用自主研製的公用平台“實踐五號”衛星圓滿完成任務。
1999年8月8日1999年8月8日,裝有我國自主研製公用平台的小型衛星“實踐五號”,自1999年5月10日升空以來,正常運行90天,圓滿完成任務,獲得大量數據以及許多成果。
發射小衛星是80年代以來國際衛星的發展趨勢。據介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設計、研製的“實踐五號”,重300公斤,體積為1.2立方米,在距地面87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實踐五號”首次裝有我國自主研製的CAST968型公用平台。這種平台為由衛星帶入太空的科學實驗儀器和設備提供有效的服務。這使我國研製的衛星進入國際衛星的模組化、小型化、集成化基本趨勢的行列。我國只花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設計、研製“實踐五號”。
據“實踐五號”用戶的中國科學院介紹,“實踐五號”小衛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空間單粒子測量及其對策研究和空間帶電粒子環境與劑量的測量;對太空飛行器S波段高速數傳發射機及大容量固態存儲器進行在軌試驗;進行流體科學實驗。
當前,利用空間環境,生產地面所無法生產的材料,給人類新材料的生產帶來了曙光。用浮區法生長晶體材料是在空間材料製備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實踐五號”首次進行空間微重力流體科學實驗,觀察到低重力條件下的大量未知現象。這是我國第一次進行微重力流體科學實驗,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在衛星上實行如此複雜的實驗。據了解,“實踐五號”在主要任務完成之後,仍將繼續留軌,進行其他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