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寺宣布將把千年石經放入地穴
1998年6月20日1998年6月20日 (農曆五月廿六),雲居寺宣布將把千年石經放入地穴。
石刻大唐三藏法師玄奘攜回的佛教典籍(局部)
在1998年6月20日召開的“石經回歸”新聞發布會上,有關方面負責人說,由於技術手段欠缺,長期受大氣嚴重污染,1957年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雲居寺出土的佛教石刻經板已“嚴重風化”。為了更好地保存這批重點文物,1999年9月9日將其回歸地穴珍藏。
據史載,最早主張把佛經刻在石頭上的是北齊南嶽天台宗高僧慧思。第一個將此事付諸實施的是他的弟子靜琬。從1300多年前的隋代大業年間開刻,歷經遼、金、元、明數代千年,無數僧人辛勤勞作,共刻出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石經。完工後藏於雲居寺附近石經山9個藏經洞,和寺內壓經塔下的地穴中。
佛學家說,這些石經包容了佛經的經典要著,遼金刻經以《契丹大藏經》為藍本,可以校正存世佛經的舛訛。靜婉生前曾留下刻經主旨:“此經為未來佛法難時擬充經本,世若有經,願勿輒開。”但後人未遵循此言。
據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介紹,1957年從雲居寺南塔附近出土遼,金時代刊刻石經板總計10082塊。置入的展室,實為庫房,既不利於向世人展示,又不利於保護。41年來,文物部門與有關專家雖多方設法保護,但至今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在,有的石經板字面已脫皮,有的整塊下掉,有的表面呈粉末狀,有的大面積文字脫落。
專家認為,把這些石經重新放歸原埋藏處的壓經塔地穴封藏,是目前防止石經風化的最佳方案。
雷音洞內珍藏的佛舍利是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安置存入洞內的。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重放入石函內。於1981年發現的,僅存三粒半,被視為“國之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