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鋪軌
1881年6月9日19世紀60年代,在清政府內部出現了以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他們在“自強求富”的口號下,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同時也創辦一些近代工礦業和交通運輸業。我國最早的鐵路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興建的。
1877年,為了解決輪船招商局和北洋艦隊的用煤問題,直隸總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籌建開平煤礦。唐廷樞在經過實地勘探,把礦址選定在開平西南的唐山後,即開始考慮煤炭的運輸問題。開平煤除礦局自用及就地銷售外,主要將煤銷往天津。唐山距天津120公里,運煤要從陸地先運到蘆台,然後再改為水路,由大沽口入海到天津。這樣的運輸很麻煩,而且運費也高。如果由唐山至蘆台修築鐵路,用火車運煤,既可以減少運輸上的麻煩,還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唐廷樞認為,真正的困難不在於開採,而在於運輸。因此,他上書李鴻章,請求修築唐山至蘆台的鐵路;但因資金不足,擬先築唐山至胥各莊一段。李鴻章同意這一計畫,於1879年向清廷奏準,並派英國工程師金達督修。但這時,頑固派藉口唐山靠近東陵,鐵路賓士會“震動陵寢”而大加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收回了它的批准,第一次築路嘗試就此失敗。此後,唐廷樞打算在唐山至蘆台間開鑿運河,與蘆台到天津的薊運河相接,試圖以水運代替陸運,但只開鑿了胥各莊至蘆台長35公里的一段,後因地勢陡峻,無法開河。在這一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直隸總督李鴻章授意唐廷樞再次奏請修建運煤輕便鐵路,聲明為免于震動東陵,不用機車,而用騾馬牽引。李鴻章並為此在清廷中積極斡旋,最後,清政府在極度不願意的情況下允許築路。於是,築路工程於1881年初動工,同年6月9日開始鋪軌,11月工程竣工,這就是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
唐胥鐵路東起唐山,西南至胥各莊,長9.7公里。採用由英國進口的每碼30磅的輕鋼軌,軌距也採用英國標準,當時世界各國軌距各不相同,有寬有窄,以英國的較為適中。1881年底,唐胥鐵路投入使用,起初只能用騾馬充當火車頭,在鋼軌上拖曳煤車,當時被稱為“馬車鐵道”。後來,由於開平煤礦的全面投產,牽引力小、速度慢的馬車鐵道不能滿足運輸的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工人根據金達的設計利用礦場的舊材料,試製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輕型蒸汽機車。工人在機車兩側各刻一條龍,把它叫作“龍號”。這台中國人自造的第一台機車,雖然牽引力只有百餘噸,構造也比較簡單,但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工人的創造力。
唐胥鐵路雖僅長9.7公里,但它是中國的第一條自建鐵路,行駛了中國自製的第一台機車,確定了中國鐵路的標準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