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師華羅庚逝世
1985年6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農曆四月廿四),數學大師華羅庚逝世。
數學大師華羅庚
1974年,數學家華羅庚(左3)在農村推廣優選法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時,名聞遐邇的數學巨星華羅庚教授精神矍鑠地出現在東京大學講台上。他是應日本數學界的邀請作《在中國普及數學方法的若干個人體會》的學術演講。75歲高齡的華老開始用漢語講,由一位譯員翻譯成日文。後來華老徵得與會者同意,改用英文講,會議氣氛一下子活躍融洽起來,聽眾反應強烈。華老的腿不好,平時走路都用拐杖,日本朋友為他準備了輪椅,然而他興高意濃幾乎一直站著在那裡講,甚至奇蹟般地邁上黑板前約一尺高的平台,在黑板上寫寫劃劃。華老越講情緒越高,竟然脫下了上裝,解下了領帶,滔滔不絕。他講得生動,言簡意賅,詼諧風趣,不時贏得日本同仁的歡笑和掌聲。原定的報告時間45分鐘很快過去了,華老言猶未盡,又一口氣講了20分鐘。華老演講完畢,正欲從輪椅上站起表示謝意時,突然倒在地上--急性心肌保塞,在場醫生立即進行搶救,然而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1924年金壇中學國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套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式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套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複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套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套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套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1950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套用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主任、副院長,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等職。在代數、幾何、多複變函數、數論等領域都做出過卓越貢獻。他還與王元合作進行了近代數論方法在近似分析上套用的研究,其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研究和教學工作中,他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重視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套用,為推廣統籌法和優選法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學術著作有:《堆壘素數論》、《數學引論》、《典型群》、《高等數學引論》(第1卷)、《數論導引》、《優選法》、《統籌方法平話》、《數學歸納法》等。 華羅庚一生共發表學術論文約200篇,專著10本,其中有8本被國外翻譯出版,有些被列入本世紀經典著作之列。華羅庚是美國科學院歷史上第一個當選為外籍院士的中國人,他的名字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88個數學偉人之一,國際數學界公認他是“絕對第一流的數學家”。
華羅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