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出生
1823年1月1日1823年1月1日,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出生。
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原來譯名為彼得斐 Petőfi Sándor 是匈牙利的愛國詩人和英雄,匈牙利偉大的革命詩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者。1823年1月1日生於屠戶家庭, 奧地利帝國統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個匈牙利小城,父親是一名貧苦的斯拉夫族屠戶,母親是馬扎爾族的一名農奴,按照當時的法律他的家庭處在社會最底層。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戰中同沙俄軍隊作戰時犧牲,年僅26歲。少年時期過流浪生活,做過演員,當過兵。1842年開始發表作品詩歌《酒徒》,開始寫作生涯。採用民歌體寫詩,形式上加以發展,語言上加以提煉,創作了許多優秀詩篇。他認為“只有人民的詩,才是真正的詩”。早期作品中有《穀子成熟了》《我走進廚房》《傍晚》等50多首詩,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譜曲傳唱,已經成了匈牙利的民歌。1844年從故鄉來到首都佩斯,擔任《佩斯時裝報》助理編輯,在詩人弗勒斯馬爾蒂的資助下,出版第一本《詩集》,《愛德爾卡墳上的柏葉》《愛情的珍珠》以及散文作品《旅行札記》,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學中的地位,並受到德國詩人海涅的高度評價。因發表諷刺詩《農村的大錘》和革命詩歌《愛國者之歌》、《反對國王》等蜚聲詩壇,後在佩斯參加和領導激進青年組織“青年匈牙利”,從事革命活動,曾在國內進行長途旅行,用革命詩篇號召匈牙利人民反對奧地利的民族壓迫。1846年底,整理詩稿,準備出版詩歌全集,並在自序中寫下著名箴言詩《自由與愛情》,他的《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成為詩人走向革命的標誌,也是他向革命邁進的誓言。1847年起詩歌創作涉及當時政事,如《致十九世紀的詩人》《以人民的名義》等詩篇 ,抒發了時代的聲音。1848年3月15日裴多菲領導有學生參加的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反抗奧地利的市民起義,向起義者朗誦政治詩篇《民族之歌》,並寫下詩篇《大海沸騰了》《把國王吊上絞架 》,激勵人民為爭取民族自由和獨立而鬥爭,被譽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個吼聲”,9月,加入革命軍隊,投身匈牙利民族獨立戰爭。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蘇特領導的民族解放戰爭中 ,裴多菲於1849年1月參加了貝姆將軍的部隊,作為貝姆將軍的少校副官同俄奧聯軍英勇奮戰 ,1849年7月,創作了最後一首詩歌《恐怖的時刻》,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戰役中失蹤,多數學者認為他犧牲在瑟什堡大血戰中,屍體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墳冢中。裴多菲的貢獻主要是在詩歌創作方面,尤其是在抒情詩方面,一生除創作大量革命詩歌外,還寫有政論、戲劇、小說和散文等多種,一生中寫了約1000首抒情詩和8部敘事長詩,其中最著名的有《雅諾什勇士》(一譯《勇敢的約翰》)和《使徒》,對匈牙利文學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他的政論文章揭露了敵人,鼓舞了人民,起過積極的作用。魯迅對他的一生和作品作過高度評價,魯迅十分推崇裴多菲,說“爭的擅長之處,自然是在抒情的詩”,歐洲一些文藝評論家稱讚裴多菲是“馬扎爾的抒情詩王”。“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提起這首百多年來在全世界廣為傳誦的詩篇,人們便會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如果客觀地回顧歷史,人們便可以知道那位匈牙利偉大的詩人是深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關切與讚揚的1848年歐洲革命中的英勇鬥士,他的詩作也為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學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