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1990年12月25日
1990年12月25日至30日,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指出:從1991年到2000年,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把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其基本要求:一是在大力提高經濟效益和最佳化經濟結構的基礎上,按不變價格計算,使國民生產總值到本世紀末比1980年翻兩番;二是人民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三是發展教育事業,推動科技進步,改善經濟管理,調整經濟結構,加強重點建設,為下個世紀初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奠定物質技術基礎;四是初步建立適應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有計畫商品經濟發展的、計畫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五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達到新的水平,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進一步健全。全會審議並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的建議》。《建議》提出了1991年至2000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任務和方針政策,並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概括為12條原則。這12條原則,有些是幾十年來所一貫堅持的基本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有新的發展,充實了新的內容;有些則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0多年來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新鮮經驗的總結。這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凝結了鄧小平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卓越貢獻。12條原則的提出,標誌著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認識上的進一步深化。全會強調: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根本保證。30日,江澤民在全會閉幕時的講話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已經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重大發展。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都要把心思用在這裡,經過實踐,集思廣益,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