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英三國德黑蘭會議開幕
1943年11月28日
史達林(左)、羅斯福(中)、邱吉爾(右)在德黑蘭
為儘快打敗德日法西斯,早日結束戰爭,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史達林於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了首次會晤,史稱“德黑蘭會議”。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開闢第二戰場問題。三國首腦達成協定:進攻西歐的“霸王”戰役和進攻法國南部的戰役於1944年5月同時發動,登入兵力達100萬人,蘇聯則承諾在同一時間向德軍進攻,以配合盟軍西線的行動。關於對日作戰問題,蘇聯初步同意在歐洲戰爭結束後半年左右參加對日作戰。作為交換,蘇軍可以進入中國不凍港大連,大連可以在國際監督下成為自由港。蘇聯的此項要求並未經過中國國民政府的批准,損害了中國的利益。
會議還就戰後世界安排問題進行磋商。關於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和波蘭邊界問題,未達成具體協定。美英都主張分割德國,美國主張將德國一分為五,英國則主張將德國東南部與別的國家合併組成聯邦。蘇聯對這一問題的態度比較慎重,史達林認為應當摧毀的不是德國,而是“希特勒國家”。所以,史達林主張,必須徹底肅清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勢力。會議對這一問題的討論沒有結果。
波蘭問題也是德黑蘭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蘇聯1939年9月出兵占領的波蘭領土,大致是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蘭時沙俄政府所獲取的版圖。此外,還增加了東加里西亞和立陶宛大部分地區。英美政府一直認為,1939年波蘭領土的任何變更是不能接受的,而蘇聯政府則堅持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前的領土不容更改。在12月1日的圓桌會議上,羅斯福斷然拒絕。邱吉爾考慮到蘇軍在戰場上已越出國境向西挺進,弄不好波蘭將會完全落入蘇聯人手中,於是隨機應變,改取主動迎合蘇聯的要求,提出將波蘭邊界西移至東起“寇松”線西迄奧得河之間,用德國的領上來補償波蘭在東部失去的疆域。邱吉爾這一提議的目的,是企圖以此來滿足蘇聯關於邊界的要求,以換取對方承認英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利益。史達林當然贊成邱吉爾的建議。羅斯福對邱吉爾的意見並未表示任何反對,只是要求在美國大選前切勿泄露,因為這一決定關係到600-700萬美籍波蘭人的選票問題。就這樣,美英蘇少數幾個大國為了各自的利益達成了協定,背著波蘭人民作出了處置波蘭領土的決定。
德黑蘭會議還就戰後國際組織問題交換了意見,並同意建立一個非地區的世界性的國際組織以維護戰後的秩序與穩定。
德黑蘭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首先,它在反法西斯聯盟歷史上第一次協調了反對共同敵人的軍事戰略,通過了東西方盟國聯合打擊希特勒德國的一致作戰計畫,為1944年在歐洲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奠定了基礎,從而對大戰的進程和結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其次,這次會議解決了美英蘇三大國長期以來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強了它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鞏同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團結與合作,這又為盟國今後解決其他各種問題和合作重建戰後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在德黑蘭會議上,三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也達成了某些損害他國利益的妥協,對戰後世界產生了不良影響。
會議於12月1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