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張之洞去世。
1909年10月4日
張之洞,人稱張香帥,自號抱冰老人,南皮人,東南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的創始人,中國高等師範學堂之鼻祖,中國幼稚園創始人(第一所幼稚園,選聘了3名日本保姆)。中國重工業奠基人。張之洞13歲中秀才,16歲中順天鄉試第一名(解元),26歲中會試第三名(探花)。
張之洞先為清流以敢諫聞名,號稱“牛角”,其戰鬥力非常生猛。後任山西巡撫和各地學官,後來長期任總督,1907年後任大學士,軍機大臣,1909年死,諡號“文襄”。漢陽鐵廠全景
張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辦新式教育,二辦實業三練新軍。
張之洞的實業主要兩件,一件是督辦蘆漢鐵路(盧溝橋——武漢,大名鼎鼎的京漢鐵路,曾記否,北伐時京漢鐵路大罷工),另外一件是把內陸武漢打造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以蘆漢鐵路的修築為契機,張之洞為了“圖自強,御外侮;挽利權,存中學”,在他主政的18年間,興實業、辦教育、練新軍、應商戰、勸農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以武漢為中心,他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漢陽鐵廠機器廠、鋼軌廠、湖北織布局、繅絲局、紡紗局、制麻局、製革廠等一批近代工業化企業,居全國之冠,資本總額約1130萬兩白銀。漢陽鋼鐵廠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並形成了以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為龍頭的湖北工業內部結構,武漢也一躍而成為全國的重工業基地。一些國內有影響的民營企業相繼產生。湖北的近代工業體系已初步奠定。湖北經濟亦由此跨入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漢口由商業重鎮一躍而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國際貿易商埠。
1889年調任湖廣總督後,便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等重型企業。漢陽鐵廠於1894年建成投產,開爐煉鋼。煉鐵廠共有鑄鐵廠、打鐵廠、機器廠、造鋼軌廠和煉熟鐵廠等6個大廠,4個小廠,兩座鋼爐,工人3千人,外國技師40人,這是我國第一個近代大型鋼鐵工廠。煉鐵需要鐵砂和煤等原料和燃料,於是張之洞又派德國技師在大冶附近勘察,發現此處鐵礦蘊藏豐富,從而又興建了中國第一個用近代技術開採露天鐵礦——大冶鐵礦。張之洞先後下令開發大冶三石煤礦、道士茯洑煤礦、江夏馬鞍山煤礦和江西萍鄉煤礦(安源煤礦,太祖發跡的聖地)。這樣,就以煉鐵廠為中心,兼採鐵、和採煤和煉鋼為一體,創建了我國近代第一個、也是遠東第一座的鋼鐵聯合企業。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為我國重工業開了先河。除此之外,張之洞還創建了我國首家系統完備的軍工廠——漢陽兵工廠,“漢陽造”從此聞名天下(曾記否,漢陽步槍在八年抗日戰爭都在用),在中國近代軍事建設以及國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蘆漢鐵路建成之日,也是張之洞督辦粵漢、川漢鐵路之始。
在其督鄂期間,湖北武漢在商業、工業、教育、金融、交通等方面確實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武漢城市早期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界標。另外,“湖北新政”之所以成功,制度創新是關鍵。據統計,張之洞督鄂期間,設定各類新機構36個,其中25%是按清廷的指示而設,75%是按張之洞設。明確標示出張之洞的自主性和創新性。新機構的設定,既是張之洞銳意創新的標誌,也是張之洞推行“新政”的重要手段。
因“湖北新政”所孵化的社會生產力、民族資產階級、新式知識分子、傾向革命的士兵,最終成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辦新軍辦新式學堂,大力引進人才,特別是留學生,對於留學生,張之洞一直優禮有加。張之洞熱心向日本學習,經他派往日本留學的學生達數百人。當時風氣雖開,而出洋仍遭到很大阻力。張之洞極力倡導,將自己的數位子孫都送往日本留學。學生出洋,之洞必送行,回國必設宴接風。總督衙門有一挑水人聽人說今天總督接風的是留學生某某,挑水人說:“這學生就是我的兒子啊!”
張之洞對學生寵愛異常,凡是學生與官吏發生爭執或糾紛,張之洞往往偏袒學生一方。注意,那時候的留學生可不是1/4回國,3/4滯留。可以想像武漢當時的風氣!對了張之洞還是六君子之一——楊銳的老師。
張之洞創辦新軍(曾記否,雙十節,武昌起義!楚望台!)回任湖廣前夕,曾奏準將已經練成的江南自強軍護軍前營五百人調往湖北,“教習洋操,以開風氣”。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張之洞在省城東門外卓刀泉創建農務學堂。1900年正式開學,聘請美國農學教習2人指導研究農桑畜牧之學。
1906年,農務學堂校址遷移到武勝門外多寶庵地方(今湖北大學校園),開設高等正科,改名為湖北高等農業學堂,並附設實驗場。這是湖北最早的近代農業學堂和現今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
張之洞還在湖北鐵政局內創建工藝學堂。課程有汽機、車床、繪圖、竹器、洋脂、玻璃各項製造工藝。張之洞改書院、興學堂、倡遊學,使包括漢口在內的武漢三鎮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近代教育體制。傳統的書院教學以研習儒家經籍為主,張之洞致力於書院改制,相繼對江漢書院、經心書院、兩湖書院的課程作出較大調整,各有側重,以“造真材,濟時用”為宗旨。在興辦新式學堂方面,其創辦的算學學堂(1891)、礦務學堂(1892)、自強學堂(1893)、湖北武備學堂(1897)、湖北農務學堂(1898)、湖北工藝學堂(1898)、湖北師範學堂(1902)、兩湖總師範學堂(1904)、女子師範學堂(1906)等等,則涵蓋了普通教育、軍事教育、實業教育、師範教育等層面。
10月4日發生的事情:
- 德軍撤出法國的科西嘉島。 1942年發生的事
- 東南亞國家聯盟五國外長在紐約簽署了東協糧食安全儲備協定。 1979年發生的事
- 福州再次淪陷。 1944年發生的事
- 以色列飛機轟炸黎巴嫩貝卡谷地達赫拜德地區,摧毀敘利亞一組薩姆-9式飛彈。 1982年發生的事
- 法國雕刻家,自由女神的雕塑者巴托爾迪逝世。 1904年發生的事
- 毛澤東為《共產黨人》撰寫發刊詞。 1939年發生的事
- 中國著名農學家,農業科技管理專家,新中國農業科學技術事業的主要開拓者和領導者陳鳳桐逝世。 1980年發生的事
- 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張之洞去世。 1909年發生的事
- 童第周、牛滿江在細胞遺傳理論有新突破。 1973年發生的事
- 美艦侵入我煙臺解放區,解放軍提出強烈抗議,16日美艦被迫離去 1945年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