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的太閤豐臣秀吉逝世,享年62歲。(農曆為:日本慶長三年八月十八日)
1598年9月18日
在完成對國內的統一後,秀吉出兵侵略朝鮮,意欲將其作為侵吞中國的前哨,他的狼子野心在他給家人的信中昭然若揭——“高麗都城已於(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捲大明,當以大唐(明朝)關白之職授汝(指豐臣秀吉的侄子豐臣秀次)。宜準備奉聖駕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為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為大唐關白,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與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任之。”
1592年,豊臣秀吉發動以西日本諸大名為主的約20萬大軍入侵朝鮮。起初,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先後攻占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朝鮮向明朝求救。明神宗命遼東總兵李如松入援朝鮮。在明軍和朝鮮全羅營水師提督李舜臣等的進攻下,日軍屢遭重創。最後,由於損失過大,豐臣秀吉接受明朝和談的條件,明朝封豊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日本侵略朝鮮的行動暫時停止。
但1596年,豊臣秀吉藉口不滿朝鮮方未派人致意,再次遣兵入侵朝鮮。日軍盤踞釜山,再進逼漢城。然而明朝援軍入援後,日軍陷入困境,被迫死守于海岸各城堡。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於伏見城逝世,享年62歲,侵朝日軍在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漸撤軍。
日本稱這次入侵朝鮮的戰爭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禍、壬辰衛國戰爭,中國將其歸為萬曆三大征之一。
豐臣政權的統治體制頗為完備,但也存在許多隱憂:家康在地方擁有超過200萬石的領地,在中央家康又握有重權,因此最後家康取代秀吉得到了天下。
豐臣秀吉多因襲織田信長的經貿政策,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以控制都市、鑄造貨幣等政策規範金融。以太閤檢地(丈量土地、清查田戶)和刀狩令等政策用來確立稅制,徹底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打下了基礎。
9月18日發生的事情:
- 中共中央發出第二個《後10條》 1964年發生的事
- 豐臣秀吉逝世,日本戰國時代軍事首領(生於1536年) 1598年發生的事
- 印度尼西亞發生“茉莉芬事件”。共產黨人在爪哇茉莉芬城建立蘇維埃政府。政府進行武裝干涉取得成功,大批共產黨人及外國組織成員被捕殺。 1948年發生的事
- 第一台美國人製造的火車頭,彼得·庫拍的“大拇指湯姆號”在返回巴爾的摩途中與一匹馬賽跑失敗。 1830年發生的事
- 李鴻章於天津設立電報總局,架設天津、上海間電線,次年年底通電。 1880年發生的事
- 移動通信首次跨國聯網 與新加坡自動漫遊開通 1996年發生的事
- 鄧小平陪同金日成赴四川訪問 1982年發生的事
- 智利國慶 1810年發生的事
- 英國政府宣布英鎊貶值30.5%,由英鎊兌換4.03美元貶至2.8美元 1949年發生的事
- 德國總統興登堡在坦能堡紀念碑儀式上發表演說,否認德國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負責,即否認《凡爾賽條約》的第231條。 1927年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