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6年>> 9月14日

波赫舉行戰後首次選舉

1996年9月14日

 

波赫地區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早期居民為伊利里亞人。該地於公元前168年由羅馬帝國占領。455年時東哥特人將該地區占領,6世紀時東哥特人被東羅馬帝國擊敗,現波赫南部地區一度成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6世紀末7世紀初,部分斯拉夫人南遷到巴爾幹半島,在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等地定居。阿瓦爾人於6世紀和7世紀時開始入侵,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也相繼進入巴爾幹半島。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波士尼亞以及黑塞哥維納地區多次分屬周圍的各個國家。1377年時Tvrtko Kotromanić(特弗爾特科·科特羅曼尼奇?)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波士尼亞公國,曾是南部斯拉夫人最強盛的國家。但1463年時奧斯曼帝國入侵,波士尼亞被兼併。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許多波士尼亞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蘭教,漸漸形成了波士尼亞穆斯林民族。雖然當地的穆斯林與塞爾維亞族人都使用塞爾維亞語,但在民俗習慣、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1878年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成為了奧匈帝國的領地。1908年被奧匈帝國占領。1914年6月28日,國皇子弗郎茨·費笛南在塞拉耶佛被塞族民族主義者所刺殺(參見塞拉耶佛事件),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波赫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劃分為幾個行政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被德、意法西斯扶植的“克羅地亞獨立國”傀儡政權實行種族滅絕政策,30萬塞爾維亞人慘遭殺害,從此,塞爾維亞與克羅地亞兩族結下了世仇。1960年代末,當時的南領導人狄托(克羅地亞人)和卡德爾(斯洛維尼亞人)曾決定將波赫的穆斯林為一個民族,同時鼓勵其他共和國的穆斯林加入波赫,致使波赫穆斯林人口超過塞族人口。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波赫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其邊界採用的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邊界,和實際民族分布頗有出入。
  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開始解體,波赫聯合執政的穆斯林民主行動黨、克羅地亞民主共同體和塞爾維亞民主黨在未來的國體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穆斯林族和克羅地亞族擔心受塞爾維亞控制而主張波赫獨立,塞爾維亞族則要求該共和國留在南斯拉夫內。1991年10月15日,由穆斯林和克羅地亞人占多數的波赫議會宣布波赫為主權國。1991年1月9日,波赫塞族領導人宣布單獨成立“波赫塞爾維亞人民共和國。”1992年2月舉行全民投票以尋求獨立。1992年3月初,全民公決贊成波赫共和國獨立,但該共和國中的塞族人進行了抵制。波赫塞族人隨即在塞爾維亞的支持下以武力方式尋求加入塞爾維亞,內戰爆發。波赫內戰中共有二十萬人死亡,超過二百萬人流離失所。1992年4月6日,波赫塞族人“議會”宣布“塞爾維亞共和國”獨立。1992年4月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波赫內戰。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接納波赫共和國為正式成員國。1994年3月,波赫穆斯林族和克羅地亞族達成協定,合併為穆-克聯邦,並同克羅地亞共和國組成聯邦。1995年3月6日克羅地亞和波赫、穆克聯邦簽訂建立三方聯合司令部協定。1995年12月14日,解決波赫衝突的《波赫和平協定》正式簽字儀式在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隆重舉行。波赫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克羅地亞總統圖季曼和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在《波赫和平協定》(代頓協定)上籤了字。根據該協定,1995年11月21日,波赫劃分為穆克聯邦和波赫塞爾維亞共和國兩個實體,塞拉耶佛劃歸穆克聯邦統轄。12月22日,波赫政府宣布,結束在波赫領土上的戰爭狀態。1996年9月14日,波赫進行了首次大選。國際組織對大選情況表示滿意。1996年10月3日,在法國總統席哈克的主持下,波赫共和國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和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在巴黎簽署了一項《共同聲明》,宣布波赫和南聯盟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波赫戰爭結束後,北約在波赫繼續駐紮維和部隊,2004年底起由歐盟的力量所取代。

9月14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