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數學先驅,著名數學家熊慶來出生
1893年9月11日
熊慶來(1893.9.11~1969)中國數學家,雲南省彌勒人,字迪之。1911年進入雲南省高等學堂學習,1913年赴比利時學習採礦。1915~1920年先後就讀於法國格倫諾布爾大學和蒙彼利埃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21年回國,任南京東南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大學和清華大學教授。1931年再次赴法學習,專攻函式論,獲博士學位後於1934年回國,仍在清華大學任教。1937年任雲南大學校長。1949年出席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遂留在法國從事數學研究。他於1957年由巴黎回國,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他主要從事函式論方面的研究工作,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式”,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1930年他在清華大學當數學系主任時,從學術雜誌上發現了華羅庚的名字,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方面的才華後,毅然打破常規,讓只有國中文化程度的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在他的培育下,華羅庚成為聞名世界的數學家。我國許多著名科學家,如數學家徐寶祿、段學復、莊圻泰,物理學家嚴濟慈、趙忠堯、錢三強、趙九章,化學家柳大綱等均是他的學生。在60年代,他已70多歲,還抱病指導兩個後來也成為著名數學家的年輕人,他們是楊樂和張廣厚。所以他既是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同時也是識千里馬的伯樂。
熊慶來,字迪之,清代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出生於雲南省彌勒縣息宰村。他自幼養成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再加上非凡的記憶力與天才的語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過他的中外教師驚嘆不已。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學堂。1909年,升入雲南英法文專修科。1913年考取留學比利時公費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轉到法國改學數學和物理。
1921年熊慶來學成歸國,先後在雲南甲種工業學校、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大學、西北大學、 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和系主任。他創辦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近代數學研究機構——清華大學算學研究部和東南大學、清華大學等3所大學的數學系,以及中國數學報。培養了華羅康、陳省身、吳大任、莊圻泰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數學家。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趙九章、錢偉長、彭恆五等也是熊慶來到清華大學後培養出來的學生。這期間他潛心於學術研究與著述,編寫的《高等數學分析》等10多種大學教材是當時第一次用中文寫成的數學教科書。
熊慶來在“函式理論”領域造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國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蘇黎世國際數學家大會,後到法國普旺加烈學院從事了兩年數論的研究,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獲此學位的中國人。此間,熊慶來寫成了論文《關於整函式與無窮極的亞純函式》,該文中定義的無窮極,被數學界稱為“熊氏無窮極”又稱“熊氏定理”,被載入世界數學史冊,奠定了他在國際數學界的地位。
作為一位學者,熊慶來自早期從事教育工作起,就把培育人才當作頭等大事。對於有培養前途的窮學生他總是解囊相助。著名的物理學家嚴濟慈,因得到熊慶來資助才得以出國深造。為資助嚴濟慈,當自己經濟拮据時,熊慶來不惜讓夫人當去自己禦寒的皮大衣。華羅庚青年時代,因家貧念完國中就無力繼續上學,熊慶來在看了他發表的《論蘇子駒教授的五次方程之解不能成立》論文之後,發現華羅庚是一個數學人才,立即把他請到清華大學,安排在數學系圖書館任助理員,破格任助教工作,後直接升為教授,並前往英國留學,終於把他造就成國際知名的大數學家。熊慶來既是千里馬又是伯樂,除自己在數學研究領域內攀登上科學高峰之外,還著意提攜後進,讓後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上另一個數學高峰,為我國數學界創建了一種識才、愛才、育才的優良傳統,他的慧眼卓識是我國科學家的典範。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繆雲台、龔自知、方國瑜等人的推薦下,熊慶來接受雲南省主席龍雲的聘請,出任雲南大學校長,為雲大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的雲大,只有3個學院,39個教授,8個講師,302個學生,教學設備簡陋,教學質量不高。熊慶來利用抗戰初期各方人才大量湧入昆明的機會,廣延人才,延聘了全國著名教授吳文藻、顧領剛、白壽彝、楚圖南、費孝通、吳暗、趙忠堯、劉文典、張奚若、方國瑜等187名專任教授和40名兼任教授,還延聘了一些外國教授,使雲大成為與西南聯大同享盛名的又一處著名專家學者薈萃之地,教學質量因此躍入全國名牌大學之列,被吸收進《大英百科全書》之中;他把雲大擴充成5個學院,18個系,3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的多學院、多學科的綜合大學,學生人數達1100多人,1939年又創辦了雲大附中;他還不斷充實圖。書教學設備,使圖書館藏書達十餘萬冊,理科各系都有比較完善的實驗室和標本資料室,醫學院擁有附屬醫院及解剖室,農學院有實驗農場,數學系在東郊鳳凰山建立了天文台,工學院有實習工廠,航空系有飛機3架,這在全國高校中是罕有的;他親自作了《雲南大學校歌》,制定了“誠、正、敏、毅”的校訓,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誠實、正直、聰敏又有堅毅的學習精神。在熊慶來任校長的12年裡,雲大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日新月異,被認為是雲南大學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l949年熊慶來在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次會議期間,不幸患腦溢血而致右半身癱瘓,但他並未向病魔屈服,以頑強的毅力用左手學會寫字,艱難地投人數學研究工作。1957年熊慶來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不顧台灣當局的引誘與威脅,毅然回到祖國,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函式論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國政協委員。耄耄之年的熊慶來以殘而不廢之身“盡瘁於祖國的學術事業”,並培養了楊樂、張廣厚兩位國際知名的數學家。
令人萬分痛心的是,這樣一位貢獻巨大的學者,在十年浩劫中競被打成 學術權威和熊華(羅庚)黑線人物,受著無休無止的批鬥和摧殘。
1969年2月3日的深夜,熊老在凜冽的寒風中與世長辭了,桌上還攤著上床前沒有寫完的交代,一代數學泰斗就如此淒涼地離開了人間……
然而,歷史卻不會忘記這位為中國數學作出巨大貢獻的人。1978年,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太華巍巍,拔海千尋;滇池森森,萬山為襟;卓哉吾校,與其同高深。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熊慶來熱愛教育事業,為培養中國的科學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30年,他在清華大學當數學系主任時,從學術雜誌上發現了華羅庚的名字,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以後,毅然打破常規,請只有國中文化程度的19歲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在熊慶來的培養下,華羅庚後來成為著名的數學家。我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是他的學生。在70多歲高齡時,他雖已半身不遂,還抱病指導兩個研究生,這就是青年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
熊慶來愛惜和培養人才的高尚品格,深受人們的讚揚和敬佩。早在1921年,他在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當教授時,發現一個叫劉光的學生很有才華,經常指點他讀書、研究。後來又和一位教過劉光的教授,共同資助家境貧寒的劉光出國深造,並且按時給他寄生活費。有一次,熊慶來甚至賣掉自己身上穿的皮袍子,給劉光寄錢。劉光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後,經常滿懷深情地提起這段往事,他說:“教授為我賣皮袍子的事,十年之後才聽到,當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件事對我是刻骨銘心的,永生不能忘懷。他對我們這一代多么關心,付了多么巨大的熱情和摯愛呀!”
今天,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慶來中學已在他的家鄉彌勒縣建立起來,許多後來者正沿著熊慶來開闢的研究道路,奮力前進。
熊慶來-教育經驗
1931年,時任清華大學算學系主任的熊慶來在《科學》雜誌看到一篇發表於1930年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仔細讀完論文,熊慶來把目光轉向論文的作者“華羅庚”。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熊慶來多方打聽,終於了解到華羅庚國中畢業後就輟學在家,後在金壇中學當一名庶務員。求賢若渴的熊慶來馬上設法把華羅庚請到清華,讓他邊工作,邊旁聽數學課程。結果僅僅幾年後,華羅庚即成為馳名中外的大數學家。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熊慶來慧眼識華羅庚的佳話。
其實,這只是熊慶來以發現、愛護、培養人才為已任的大教育家一生的一個縮影。自早年從事教育工作起直到晚年,熊慶來把幾乎畢生的心血與時間都花在中國教育事業上,親手創建了近代中國三所大學(國立東南大學、清華大學、雲南大學)的數學系,並成為桃李滿天下的著名教育家。
作為教授,在教學中,熊慶來誨人不倦,對待講課非常認真。熊慶來注重必修課,對必修課程,“務使學生於學理能透徹了解,於工具能熟練掌握”。他注重演題,用認真演題的精神要求學生。熊慶來喜歡出有啟發性的難題目,一個題目要經過很多的思考才能做出來,以此啟發學生開拓思路。他常對大家說:“數學研究工作,可貴者在於牽涉之廣。”素質較高的學生經過這種紮實的嚴格訓練基礎打得很牢靠,思路也開闊、靈活。作為系主任、大學校長熊慶來工作中總結出一些成功的教育經驗。熊慶來相信“學校成績之良窳,過半由教授負責”,因此他極為重視優秀教師的聘請。熊慶來認為嚴格要求是使學生成為有用人才的必經之路,因此他注重學風的整頓,嚴格考試制度,糾正考試中的作弊行為。
熊慶來還極力倡導濃厚的學術研究之風,重視開展學術活動,活躍學術氣氛。他認為“大學的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學術之生命與精神”。為此,熊慶來做出多方面努力以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條件。他一方面大量購置圖書、期刊及名家著作,增加資料。另一方面,他熱心倡導學術交流。在清華任職期間,他聘請哈達瑪與維納這兩位國際著名的數學家來華開設課程。他還特別注重學術報告的形式。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從1961年至1964年每年都舉行了全國或北京市的函式論會議。那段時間,他還把討論班搬到自己家裡。教授、研究生,濟濟一堂,切磋學術,對學術的交流與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效果。
為了培養研究風氣,熊慶來還很重視學術刊物和叢書的出版工作。1936年,熊慶來與另外幾位數學界同仁倡議創辦了中國數學會會刊。這個會刊即是現今的《數學學報》的前身,是中國的第一個數學學報。1938年,他到雲大的第二年就創辦了《雲南大學學報》。熊慶來教育思想在1937-1949,任雲南大學校長的十二年期間,得以更好地展現。在對雲南大學的革新中,他明確提出改進的五條辦法:慎選師資,提高學校地位;嚴格考試,提高學生素質;整飭校紀;充實設備;培養研究風氣。結果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效。十二年,他使雲南大學一躍成為門類齊全,具有相當水平和規模的大學,臍身於全國有名大學的行列。
熊慶來的嘔心瀝血,不辭勞苦,結出了累累碩果。他所培養的享有盛譽的優秀人才名單中包括嚴濟慈、趙忠堯、華羅庚、錢三強、趙九章、陳省身、許寶祿、莊圻泰等馳名中外的科學家。不知老之將至的熊慶來,在七十歲之後,還培養出了楊樂、張廣厚兩個日後斐聲數學界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