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利垂亞獨立,成為非洲大陸第53個主權國家
1993年5月24日
1993年5月24日,新獨立的厄利垂亞在首府阿斯馬拉舉行了開國慶典。首任總統是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厄利垂亞地處紅海咽喉,是重要的非洲之角國家。19世紀80年代淪為義大利殖民地,二戰期間,又被英國占領。1950年12月,聯合國通過390號決議,決定厄利垂亞為一個自治單位同衣索比亞組成聯邦,允許厄有自己的憲法、議會和獨立的政府。但是,衣索比亞政府在聯邦成立後不久,先後中止厄的憲法和議會,並於1962年通過厄與衣索比亞合併的決議,厄成為衣索比亞的一個省。
30多年來,厄利垂亞人民為爭取獨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武裝鬥爭,終於控制了厄全境,並成立了臨時政府,決定在國際監督下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厄的政治前途。今年4月23一25日公民投票結果表明,99.8%的厄利垂亞人贊成獨立。衣索比亞過渡政府於5月3日表示接受並尊重厄人民的選擇。
我國政府派遣政府特使出席了厄開國慶典,並於當日與厄簽署聯合公報,宣布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聯合國於5月26日通過決議,接納厄利垂亞為聯合國新會員國。
厄利垂亞簡介:
厄利垂亞位於非洲東部,扼地中海到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曼德海峽,面積124.3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013千米。人口350萬,主要有提格雷、阿爾法、薩霍等部族。主要語言為提格雷尼亞語、阿拉伯語和英文。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原為衣索比亞的一個省。1993年4月27日獨立。1993年5月24日與我國建交。境內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屬熱帶氣候。漁業資源豐富。經濟以農業為主,全國40%的人口從事農牧業。生產方式落後,糧食不能自給。
首都阿斯馬拉,人口約40萬。全國最大城市和農畜產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