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
1811年5月14日
巴
概況
國名:巴拉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araguay)
國花: 番茉莉——(茄科)
同北京時差: -12.00
國際電話碼: 595
貨幣: 瓜拉尼
獨立日: 5月14日(1811年)
國慶日:5月14日
首都:亞松森(Asuncion)
國家政要:總統尼卡諾爾·杜阿爾特·弗魯托斯 (Nicanor Duarte Frutos) ,2003年4月當選,8月就職。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自上而下由紅、白、藍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旗面中央正面為國徽圖巴拉圭國旗案,背面為財政璽。
國徽
巴拉圭國徽呈圓形。圓面正中是一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稱為“五月之星”,紀念巴拉圭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於1811年5月14日獲得獨立。“五月之星”由象徵勝利的棕櫚枝和象徵和平的橄欖枝環繞,綠枝下端由國旗三色帶系扎。綠枝環外圓面上半部為西班牙文“巴拉圭共和國”。圓周由國旗三色圓環構成。財政璽亦為圓形,圓面中間圖案有別於國徽,為一隻金色獅子,其背後立一根“自由之竿”,竿頂有一頂“自由之帽”。
自然地理
巴拉圭河40.7萬平方公里。是南美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北與玻利維亞接壤,東鄰巴西,西、南同阿根廷交界。 地處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從北向南把全國分成東西兩部分:河東為丘陵、沼澤和波狀平原,是巴西高原的延伸部分,海拔300~600米,約占領土面積的1/3,全國90%以上的人口集中於此;河西為查科地區,大多為原始森林與草原。境內主要山脈是阿曼拜山和巴蘭卡尤山。主要河流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氣候。
南回歸線橫貫中部,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森林氣候。夏季(12月至次年2月)氣溫26-33℃;冬季(6月至8月)氣溫為10-20℃。降水由東向西遞減,東部約1,300毫米,西部乾旱地區400毫米左右。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54%,富珍貴硬木林、破斧樹和馬黛茶樹等。石灰石儲量較多,還有少量錳、銅、鐵等礦藏。水力資源甚豐,已同鄰國巴西、阿根廷合建大型水電站。
主要城市
首都亞松森 (Assunción)
亞松森是巴拉圭共和國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它位於巴拉圭的東岸,皮科馬約河和巴拉圭河匯合處,南緯25度15’,西經57度47’.亞松森原來生活著印第安人.1537年8月15日西班牙人到達此地時正值天主教的聖母瑪麗亞升天節.在西班牙語裡,升天節的發音是亞松森,因此,亞松森就成了這座城市的名字.1811年,巴拉圭獨立,亞松森成為首都.該城地處南美第二大河巴拉圭河系的上游,戰略地位非常重要.1864—1870年發生了巴拉圭戰爭,亞松森被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三國聯軍占領,由巴西統治到 1876年.
亞松森是一座美麗如畫的內河港口城市,人們稱它為森林與水之都.山坡高丘,桔園遍布.收穫季節到來時,鮮紅的桔子掛滿了桔樹,宛如一盞盞明亮的燈飾,因而許多人又把亞松森稱為桔城.
在殖民地時期,這座城市曾經是西班牙總督的駐地,有些古西班牙風格的建築物至今猶存.莊嚴肅穆的西班牙式教堂,古樸典雅的住宅,以至那些鐵鑄的窗戶欄桿,幽靜的庭院都具有獨特的風格.造型優美的現代化建築和這些具有濃厚西班牙風格的建築,掩映在綠蔭叢中,顯得十分協調.國民獨立大街是亞松森的主要街道,從巴拉圭河岸向西橫貫市區,兩邊聳立著一座座造型優美,形狀各異的高層建築.雄踞街頭一角的政府大廈雄偉壯麗,始建於巴拉圭戰爭時期,具有法國巴黎羅浮宮的建築風格.國會大廈白色素雅,屹立於憲法廣場一側,廣場的另一角是古色古香的拉恩卡納西翁大教堂.英雄廣場有一座公墓,是為紀念過去戰爭中犧牲的戰士而建.在繁華喧鬧的帕爾瑪大街,矗立著民族英雄紀念碑,這裡是民眾遊行聚集的地方.寬闊的洛佩斯元帥大街是每年舉行傳統閱兵式的地點;5月14日大街上著名的獨立之家,為青年學生活動的場所.除帕爾瑪大街外,埃斯特雷利亞大街和奧利瓦大街也是亞松森熱鬧的商業區,街頭隨處可見賣蕾絲花邊的印第安婦女,以及彈豎琴或吉他的老人.婦女們頭頂籃子或瓶子來往於市場上,構成了一幅巴拉圭人民生活特有的畫面.
距亞松森45公里處,有一個馳名世界的伊帕卡拉伊湖.湖長24公里,寬4公里,湖面寬闊,湖水湛藍,巴拉圭人稱之為藍色的湖.這裡環境十分幽靜,環湖是一片樹林,有檸檬樹,麵包樹,蘭科樹等等,林間空地上開滿玫瑰色,紅色,黃色和藍色的鮮花,異彩紛呈,燦爛似錦,一派絢麗的亞熱帶情調.湖畔建有一幢幢造型別致的旅館和別墅,並設有划船俱樂部.離城不遠有著名的亞松森植物園,它是美洲規模最大的植物園之一,園內奇花異草,名貴林木薈萃一堂,千枝吐艷,萬水秀榮.亞松森市還有許多大型公園,如騎士公園,卡洛斯·安托尼奧·洛佩斯公園,法國羅德里蓋斯公園等.
亞松森是全國的宗教,文化中心.巴拉圭大主教住在亞松森.巴拉圭有兩所大學,均設在亞松森.國立亞松森大學建於1890年,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此外,在亞松森還設有商業學校,慈善學校等.
亞松森是巴拉圭最大的河港,外貿貨物絕大部由此進出.市南20公里處建有巴拉圭境內巴拉圭河上的第一座橋樑.城郊有國際機場.鐵路可通阿根廷的鐵路網.亞松森的工業有紡織,捲菸,造船,榨油,製糖,製革,麵粉加工等.
恩卡納西翁(Encarnación)
巴拉圭南部城市,伊塔普阿省首府。位於上巴拉那河畔,與阿根廷的波薩達斯隔河相望。人口2.8萬(1982)。始建於1632年。1926年曾遭龍捲風破壞。周圍農牧區和林區的貿易和工業中心。有木材加工、制茶(馬黛茶)、捲菸、軋棉、製革、穀物加工等工業。鐵路和公路通亞松森,並有火車輪渡同阿根廷鐵路銜接。有飛機場。
東方市(Ciudad del Este)
東方市是巴拉圭第二大城市,人口僅次於首都亞松森。市區人口約24萬人,若把市郊人口計算在內則約37萬5千人。亞松森每天有高速巴士行駛到這裡,約需7小時。也可搭乘飛機(需45分,機場在巴西境內)。東方市位於巴拉圭最東邊的城市,著名的伊瓜蘇瀑布即在該城邊上巴拉圭、巴西、阿根廷的三國邊境,瀑布最壯觀的景色要到巴西境內才能看得到。為免稅城市,巴西和阿根廷有許多遊客和單幫客來此採購。
人口
6,191,368人(2005年7月估計),印歐混血種人約占95%,其餘為印第安人和白人。西班牙語和瓜拉尼語為官方語言,瓜拉尼語為民族語言。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
政治
巴拉圭實行民主共和制,採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及政府最高決策者,是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5年。國會由參議院及眾議院兩院組成,現有參議員45人、眾議員80人。
巴拉圭的民主政制始於1989年軍事政變,1989年5月大選舉後軍方即還政於民,軍方雖然仍具影響力,但均己適應民主選舉。1993年5月9日巴國舉行總統大選,由執政紅黨所推舉之候選人瓦斯莫西(Juan Carlos Wasmosy)當選,並於同年8月15日就職,成為巴40年來第一位民選文職總統,巴國遂轉為文人政府。1998年5月10日巴拉圭舉行總統大選,由執政紅黨所推舉之候選人庫瓦斯(Raul Cubas Grau)及副總統候選人阿加尼亞(Luis Maria Argana)當選,於8月15日就職。1999年3月間副總統阿氏遇刺身亡,造成政局不安,總統庫瓦斯因與軍事強人歐威多將軍涉及暗殺案而被迫宣布辭職流亡巴西。巴拉圭政府依憲法由國會議長岡薩雷斯(Luis Angel Gonzalez Macchi)繼任總統。他的任期經巴拉圭最高法院裁定至2003年8月,並籌組由紅、藍及國家組合黨組成之聯合政府。2000年8月巴舉行副總統補選,由反對黨真正激進自由黨(藍黨)候選人佛朗哥(Julio Cesar Franco)當選。
上任總統尼卡諾爾·杜阿爾特·弗魯托斯(Nicanor Duarte Frutos)於2003年當選,屬紅黨,上任後致力於政經改革,微有收效。
2008年4月,費爾南多·盧戈在大選勝出,成為新任總統,並邀請自己的親生姐姐擔任第一夫人。在未擔任總統前,盧戈原是一位主教,在該國廣大的貧窮人口中擁有非常高的支持度。
簡史
巴拉圭原著民慶祝“印第安人日”原為瓜拉尼族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紀以前,圭庫魯人活動在西巴拉圭,以漁獵為生;瓜拉尼人生活在東巴拉圭,從事農業生產。1537年西班牙人在巴拉圭河與皮科馬約河匯合處建立第一個殖民點亞松森。此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6世紀末劃歸秘魯總督管轄。1776年併入拉普拉塔總督區。1811年5月14日宣布獨立,成立巴拉圭共和國。 1864~1870年,巴拉圭在同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進行的戰爭中失敗,領土喪失一半,經濟受到嚴重破壞。1932~1935年,巴拉圭同玻利維亞為爭奪北查科地區的石油資源而爆發戰爭,巴拉圭獲勝,占領爭議地區約3/4的土地。
全國男人死掉一半的戰爭——巴拉圭戰爭
19世紀初,世界戰爭話題的焦點是美國南北戰爭以及德國、義大利為國家統一打的局部戰爭,然而就在同時,拉丁美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卻很少被人提起——它就是從1864年~1870年由巴拉圭軍事強人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個內陸小國巴拉圭,對巴西、阿根廷、烏拉圭3國同盟的戰爭,一場迄今為止整個美洲最大的戰爭,一場可能是人類歷史中最慘烈的戰爭。
有的歷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稱作近代戰爭與現代戰爭的分水嶺。這場戰爭的一個特點是,使用了步槍、機關槍、高爆炸藥、大炮等現代武器,電報、偵察用的熱氣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後來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已經在這場戰爭中亮相了。
巴拉圭曾經很強大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總統父親去世了,他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杖,繼任巴拉圭總統。
在他父親老洛佩斯的苦心經營下,曾經貧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他鼓勵對外貿易,大量引進外資;請來英國和奧地利的工程師幫助修建了鐵路、船廠、鋼鐵廠;延聘歐洲和美國醫生、工程技術人員,開辦工廠和學校;1850年國家大劇院也落成了,一個歐洲化的巴拉圭以強國的面目出現在拉美。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時,巴拉圭已經成為惟一沒有外債的拉丁美洲國家。
19世紀初的1810年~1825年,拉美興起的獨立運動,迫使西班牙放棄了對大部分拉美國家的殖民統治。巴拉圭這個西班牙的殖民地,也在1811年6月宣布獨立。
但西班牙人走後留下了無數的領土爭端的尾巴。隨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的逐漸鞏固,他們也開始把眼光投向鄰國巴拉圭和烏拉圭。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就是他們的一個眼中釘。巴西皇室和阿根廷總統都將洛佩斯妖魔化,說他有領土野心,對烏拉圭、阿根廷北部和巴西西南部垂涎三尺。
捲入戰爭
186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烏拉圭國內發生政變,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支持的烏拉圭政府被顛覆。接著,巴西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並與阿根廷聯盟。洛佩斯判斷巴西很快也將對巴拉圭炮製烏拉圭模式,推翻他的統治,於是決定先發制人。同年11月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對巴西宣戰,巴拉圭戰爭由此開始。很快,阿根廷就站到了巴西的一邊,並且和巴拉圭軍隊發生摩擦。6個月後,巴拉圭向阿根廷正式宣戰。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秘密簽訂共同反對巴拉圭的三國同盟條約,並組成三國同盟聯軍。
洛佩斯沒想到這場由烏拉圭政變引起的戰爭會演變成一場美洲大陸最大的武裝衝突,他準備不足,以為可以速勝。那時候巴拉圭只有8000多正規軍,面對數倍於己的三國同盟,一場戰爭怎么可能速勝?他本希望趁烏拉圭內戰拖住了巴西的主力之際,自己像拿破崙那樣越過阿爾卑斯山遠征歐洲。
洛佩斯首先向北進擊,殺入巴西的馬托格羅索(matogrosso)省,這個省的面積比英、法、德三國的面積還要大,但是人口只有9萬,防禦虛弱。洛佩斯的大軍如入無人之境。由於地勢險要,巴西援軍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得以接近這一地區。
但是,漸漸地烏拉圭內戰的格局變得不妙了,巴西人支持的弗洛雷斯新政府開始占上風。為解烏拉圭之危,洛佩斯決定殺到巴西和阿根廷的後方去。他設計了兩條戰線,一條是沿著巴拉那(Parana)河進入阿根廷有爭議的地區科連特斯 (corientes),把阿根廷海軍打個措手不及;另一條是沿著巴拉圭河殺入沿岸巴西人的居住區,擾亂巴西人的陣腳。
只是,這兩個計畫只有一個得了手。1865年5月,洛佩斯親自率部殺入科連特斯,另一部分人由伊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領,沿著烏拉圭河殺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區。洛佩斯原來估計這兩路進攻的都是兩個國家有爭議的領土,巴拉圭軍隊可以利用當地人的分裂主義情緒,對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但是,伊斯提加力比上校這一路出師不利,當地人對巴拉圭軍隊的反抗此起彼伏,使得巴拉圭軍隊在6月的一場大戰中失利,戰爭以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投降告終。
伊斯提加力比上校慘敗之後,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洛佩斯不得不將戰爭由進攻轉為防禦。
10月,洛佩斯開始從科連特斯撤退。1866年三國同盟的軍隊開始沿著巴拉那河進犯巴拉圭,這次,三國同盟動用了16艘當時最先進的鋼鐵炮艦,加上70多艘木質戰艦對付巴拉圭的木質軍艦。在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處的一片湖泊里,這場美洲最大的海軍會戰以巴拉圭方面幾乎全軍覆沒告結束。
海軍會戰之後,洛佩斯率部退到河畔的虎美塔(humaita)要塞,憑藉地勢抵抗聯軍的進攻。1866年5月洛佩斯在圖龍蒂(tuyuti)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擊,以2.4萬人的巴拉圭部隊,攻擊3.2萬人的聯軍,在巴拉那河畔,雙方的陣亡至少都達到了18000人以上。成為南美及美洲大陸上最慘烈的戰鬥。歷史學家稱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用盡最大的想像力,使戰爭的慘烈程度達到極限。
直到現在,巴拉圭還流傳著不少可歌可泣的戰鬥故事:一個個小分隊堅持到最後一個人,在被敵人俘虜之前,受傷的傷員連皮帶肉撕下自己的繃帶,寧死也不願意被俘。庫魯帕提(curupaity)要塞讓阿根廷軍隊損失了1/3,用了 10個月的工夫也沒有打下來。衝鋒的士兵一排排地倒在要塞前面,令擔任阿根廷軍隊總司令的米雷特顏面掃地。就在這時,天花開始肆虐,接著霍亂也開始流行,光是這兩種疾病就造成了不少的死亡,也大大地打擊了士氣。
要塞失守
巴西剛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的時候,只動用了1.6萬人,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隨著巴西軍隊的失利,當時的歐洲觀察員對聯軍動作的緩慢非常不滿。這些歐洲人不了解拉美地形的特殊性——由於所有物資都要從幾百英里以外沿著巴拉那河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德維地亞運到戰場,後勤補給非常困難——他們卻只管指責指揮官是懦夫,同時,在巴西的工商界也出現了換帥的呼聲。還有一些人認為巴西軍隊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雇用了一大批素質低下的、沒有土地的黑奴,他們強烈呼籲巴西政府招募志願兵。很快,巴西政府便徵召了一支14萬人的軍隊,同時巴西政府也用還以自由身作為獎賞,激勵黑人奴隸作戰。巴西的工商業則加班加點,生產大批的武器和軍火。
在聯軍苦撐的時候,巴拉圭方面撐不住了。因為,不論是食品還是武器,運輸線都被聯軍封鎖。1866年巴西換掉了陸軍元帥米特爾,由加西亞接任。在他接任時,巴西軍隊在8個月內僅僅前進了15英里。加西亞沒有急於進攻,而是用了 8個月做攻擊的準備,同時也讓海軍方面下決心把最昂貴的艦艇調來專對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個計畫,通過向東大迂迴繞過了巴拉圭人的防禦工事。1868年5月,他終於完成了對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圍。洛佩斯不得已率領大部隊突破重圍,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著每天不停地炮擊,聯軍終於在13個月後攻陷了這個要塞。
損失慘重
要塞失守之後,洛佩斯開始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南部的丘陵地帶構築第二防線,但是加西亞巧妙地通過巴拉圭河上的一處無人區,將部隊帶到巴拉圭人的後方。
1868年12月經過一系列極端慘烈的廝殺,聯軍終於攻陷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加西亞急忙建立一個傀儡政府,接著宣布戰爭終於結束,他隨即告老還鄉。
但是洛佩斯仍然率領著他的1.3萬人繼續打游擊,他仍然鬥志旺盛,他的游擊戰經常在亞松森城外把巴西軍隊的陣地攪得一塌糊塗。不過他的兵力越來越成問題,連8歲的孩子也戴上假鬍鬚跟成年人一起作戰。
巴西人開始了14個月的清剿,洛佩斯被迫撤退到巴拉圭東北部山區。在這裡他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他懷疑很多人在出賣他,開始處決他最親密的追隨者。1870年他被包圍,但他拒絕投降,還下令將他的母親和姐妹也處決掉。兩天以後他被巴西兵俘獲。士兵們用大刀將他砍死,亂葬在叢林中,那天是3月1日。儘管洛佩斯以慘敗告終,但是在南美,他是男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以少勝多的勇氣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仿效,連古巴總統卡斯楚也很崇拜他。
巴拉圭戰爭導致了阿根廷和巴西對巴拉圭的長期占領,此外還吞併了5.5萬平方英里的巴拉圭土地。有資料顯示,經過這場毀滅性的打擊,巴拉圭的人口由133萬減少到22萬,其中男子不到3萬;同時巴拉圭還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額賠款,當然,三國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戰爭中死傷士兵10萬人以上。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慘烈戰爭。
另外的一些研究顯示,洛佩斯瘋狂的領導作風,也導致了大批的巴拉圭人死亡,尤其是在從城市向山區轉移的過程中。
經濟
巴拉圭經濟較落後,農、牧、林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占國民收入的44.3%(1981年)和出口總值的95%(1982年)。農作物有木薯、玉米、大豆、稻米、甘蔗、小麥、菸草、棉花、咖啡等,還產桐油、馬黛茶和水果。畜牧業以養牛為主。畜牧業曾在巴拉圭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由於牲畜和肉類大量向鄰國走私及國際市場肉類價格下跌,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增長率不高。森林覆蓋率為39%。
工業基礎薄弱,主要是農、牧、林產品的加工工業。工業有肉類和林產品加工、榨油、製糖、紡織、水泥、捲菸等。工廠一般規模較小,大部分工業品由家庭作坊生產。巴拉圭水力資源豐富,電力自給有餘。1973年,同巴西達成協定,合建世界第二大的水電站(第一大水電站是中國三峽水利樞紐)伊泰普水電站,1992年全部建成。旅遊業不發達。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
1991年巴拉圭國內生產總值為60億美元。181.8瓜拉尼兌1美元(1993)。農牧產品為主要出口產品,其中棉花和大豆出口約占外貿創匯的80%。其他還有肉類、木材、毛皮等。主要貿易對象為巴西、阿根廷、紐西蘭、史瓦濟蘭、美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日本等。近年來,隨著中國產品大量湧進南美市場,巴拉圭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也日益巨增,巴拉圭東部的邊境城市CIDATE DE LESTE裡面充斥著中國物品,從電器到日常生活用品,服裝等等。很多中國商人在巴拉圭經商。
文化教育
巴拉圭傳統舞蹈實行國小6年義務教育制。主要大學有亞松森國立大學和天主教大學。主要報紙有《紅色ABC》、《今日報》、《祖國報》、《論壇報》、《最後時刻》。
外交
主張維護國家主權、人民自決、不干涉別國內政。重視同鄰國發展友好睦鄰關係。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宣稱願同世界上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在國際事務中,主張不干涉他國內政、捍衛人民自決、國際合作和相互尊重等原則,積極發展同美國、西歐和周邊國家的傳統友好關係。但是其與中國台灣一直保持著大使級外交關係,是少數幾個與台灣建交的國家之一,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獨立統一地位。
巴拉圭同鄰國巴西和阿根廷保持著良好的睦鄰關係。巴西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對巴拉圭均有較大影響。兩國簽有多項雙邊合作協定。巴拉圭是一個內陸國,阿根廷為其提供水路方便,使之獲得出海口。也有許多進出口是透過公路運輸抵達巴西港口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