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入《南極條約》
1983年5月9日
南極,這個曾經被人們稱作是地球盡頭的地方,是人類認識最晚的一塊大陸。雖然地球上的人類文明史已經有幾千年了,但是人們對南極大陸的認識卻只是近160多年以來的事。從15世紀末至19世紀初,許多航海家為了尋找南極大陸,曾經作了種種嘗試,先後在亞南極發現了不少島嶼,但並未真正到達南極大陸。
1821年,美國人約翰·戴維斯乘船在南極半島北端的休斯灣登入,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南極大陸,從此開始了人類對南極大陸內地的探險活動。1911年和1912年,挪威人和英國人也先後到達了地理南極,從此,人類對南極大陸內部的探險活動便全面展開了。1957年至1958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南極探險考察活動達到了高潮,這標誌著國際合作研究南極的開始。當時,有12個國家的大約5000名科學家參加了對南極的科學研究,在南極大陸上建立了67個研究基地,這一年,人們第一次在南極大陸內部建立了全年研究站,進行氣象學、冰川學、地質學、地球物理、生物學、醫學和資源等綜合性考察。此後每年有上千名科學家在南極進行越冬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重大成果。現已初步探明,南極大陸蘊藏有豐富的鐵、煤、銅、石油、天然氣等220多種礦產資源和能源。另外,南大洋中的海洋生物資源蘊藏量非常可觀,尤其是營養豐富的高蛋白動物南極磷蝦是蘊藏量最大的生物資源。人們把南大洋譽為人類未來的動物蛋白倉庫。1958年,由12個國家代表組成了南極考察科學委員會,並於1959年12月1日,在美國簽訂了《南極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南極僅用於和平目的,保證在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促進科學考察中的國際合作,禁止在南極進行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活動及核爆炸和處理放射性廢物,凍結對南極的領土要求等。
進入80年代後,我國也派出許多勘察團對南極地區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考察。1983年5月9日,我國正式加入了《南極條約》。這以後,我國對南極的考察研究更加頻繁。1984年年底,在南極正式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