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11年>> 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1911年4月26日

 歷史悠久的清華大學是我國一所引人矚目、令人嚮往的著名重點大學。清華大學的前身叫清華學堂,是1911年清朝政府用美國“退還”的一部分庚子賠款辦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
  清初時,現清華大學工字廳、怡春園一帶叫熙春園,道光皇帝把這園子賜給他的五兒子奕FDB9,鹹豐皇帝為此園取名清華園,又叫“小五爺園”。早在明神宗時,神宗的外祖父李偉的園子就叫清華園。“清華”二字就是由此得來的。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清政府與十一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銀四億五千萬兩。其中美國分得三千二百多萬兩。1904年,經談判交涉,美國政府決定將賠款的一部分,自1909年起至1940年止,逐年按月“退還”給中國,指定用於文化教育事業。1929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遊美學務處,先後有四批學生直接派往美國留學。1911年4月26日,清華學堂正式成立,所有辦學方法均照美國學堂實行。
  辛亥革命後,清華學堂改名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了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國民黨政府接管清華學校,將校名改為“國立清華大學”。翌年舊制全部結束,完成了從留美預備學校到大學的過渡。
  舊中國的清華大學,畢竟是建立在中國土地上,教師和學生畢竟是生長在中國人民之中,民族的苦難和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推動著他們的覺醒。師生們身上反映著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因此,清華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
  解放前,清華大學師生曾向帝國主義、北洋軍閥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的鬥爭。他們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三·一八”反帝愛國大示威。1935年,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情況下,清華人驚呼:“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由此爆發了劃時代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清華學生成為當時中國學生運動中的一支主要力量,聞一多教授的“拍案而起”和朱自清教授“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精神,一直為後人所傳誦,在清華園山坡上,還建有他們的塑像和“聞亭”、“自清亭”。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遵照黨中央的指示,清華大學於1952年進行了院系調整,並興建了誠齋、立齋、強齋等數十座樓房;60年代又興建了中央主樓;從70年代開始主要興建教職員工宿舍。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清華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工科大學,為祖國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材。

4月26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