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1951年4月3日
毛澤東同志墨跡--題詞
1951年4月3日,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任院長的中國戲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這一題詞為新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除京劇外,還有許多地方劇種,每一個地方劇種又有許多傳統劇目,還有眾多的風格流派。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無論在繁華都市的大劇院,還是在偏遠鄉村的土戲台;無論是專業演員,還是客串的票友……一幕幕戲裡演繹著千百年來的忠奸善惡,表達的卻是台下人民民眾的喜怒哀樂。
到二十世紀初期,因為種種原因,有些優秀劇種瀕於滅絕,有些傳統劇目急待搶救。不改革,戲曲就不能發展,就不能新生。
早在四十年代,延安的文藝工作者就曾排演過新編歷史戲《逼上梁山》,毛澤東熱情地讚揚說,“舊劇開了新生面”。
1950年,文化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戲曲工作會議,總結戲曲改革的成績和問題。周恩來總理接見了與會代表,政務院根據會議的討論,制訂了《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在這次會議上,發生了京劇和地方戲誰為主的爭論。毛澤東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同時,又結合了他1942年在延安提出的“推陳出新”,形成了戲曲改革“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
在籌備成立中國戲曲研究院時,戲曲工作者讓毛澤東題詞,毛澤東就把這八個字題贈給中國戲曲研究院。
在毛澤東“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導下,全國的戲曲改革工作成績顯著。一大批新編和改編的劇目,在舞台上亮相爭輝。
浙江崑劇團推出新編劇目《十五貫》。毛澤東、周恩來先後觀看演出。周恩來說:《十五貫》是“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這句話,也成為增強人們對戲曲改革信心的一句名言。其它劇種也相繼推出了一批優秀劇目,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
毛澤東提出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文藝工作的重要方針,推動了我國文學藝術的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