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從恐龍蛋化石中獲得恐龍的遺傳物質
1995年3月14日
1995年3月14日,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一批青年科學家最近成功地從二枚特殊恐龍蛋化石中獲得了恐龍基因片段。這是人類首次從恐龍蛋化石中獲得恐
龍的遺傳物質。在恐龍蛋化石中,居然還存在著6500萬年前就早已滅絕的恐龍的生物活性物質,令科學家們驚喜不已。這一發現,對人類了解恐龍和它的生存環境、物種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這枚來自河南西峽縣的晚白堊世的C型恐龍蛋化石,它有內腔,腔內有絮狀物,呈灰褐色。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昀從中取出少量絮狀物,發現其中含有胺基酸等有機物。
陳章良教授及其實驗室一批青年學者利用近年來建立的一整套分子生物學技術及實驗設備,利用同位素標記和PCR擴增技術,進一步證實了這枚恐龍蛋化石中確有DNA存在,並成功地擴增出一系列特異的DNA片段。通過DNA序列測定,並通過計算機與美國和歐共體基因資料庫進行比較,獲得了多個基因片段, 如與蛋白質合成所必需的18SrDNA同源的基因片段,它與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和人類18SrDNA的同源性為73%至81%, 而與原核生物無同源關係。這表明該基因片段既不是人為的操作污染,也不是細菌污染所致。
此外還獲得了與鈣粘著蛋白基因。動物生長激素受體蛋白前體基因、甲狀腺激素受體基因、鋅指蛋白基因、以及原雞組蛋白基因等同源性較高的片段,這些結果是經多次反覆實驗獲得的。這些研究成果開闢了古分子生物學這個新的研究領域。部分研究成果已寫成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北京大學學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