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山東成山頭登入
1895年1月19日
甲午中日戰爭中的黃海大東溝海戰,我國雖損失了五艘軍艦,但敵方的12艘軍艦中也有六艘受了重創,其中被拖回日本的三艘有兩艘沉沒,第四艘旗艦松島號也無法修理,不得不退出了戰艦序列。可見日軍的損失也不輕。然而李鴻章卻有意誇大黃海海戰的損失,提出“保船避戰”的方針,命令艦隊全部躲進威海衛,企圖保存實力,以拖到戰爭的結束。
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北岸東端,是一個形勢險要的海防要塞。港口呈半圓形,劉公島、日島橫列在威海灣口,形成海上的天然屏障。海岸和島上有17座炮台,160多門大炮。根據當時形勢,只要堅持抵抗,主動出擊,完全可以同日軍決一勝負。可是李鴻章的“保船”命令,使北洋艦隊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1895年1月19日,不敢正面進攻威海衛的日本侵略者仍然採用攻打旅順那樣的戰法,派遣侵略軍在山東半島的成山頭登入,企圖進而包抄後路,從背後進犯威海衛,以消滅困守在港內的北洋海軍。當時日軍2萬,駐守在成山頭的清軍只有四百人。而被李鴻章“保船”命令束縛的北洋海軍,只能縮在威海衛,老老實實地等待日軍一步步從背後逼進。
自成山頭登入的日軍終於占領了威海衛南北所有炮台。北洋海軍只能躲在劉公島邊,前有日艦在海中,後有日本陸軍在海岸炮台上,兩面夾擊,陷於絕地。雖有部分愛國官兵奮力抵抗,但敵人炮火愈來愈猛,形勢十分險惡,北洋軍艦艦隊面臨著更為悲慘的全軍覆沒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