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組詞_棹字怎么組詞_棹組詞有哪些_帶棹字的詞語
棹的解釋:
棹zhào
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划船:“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歸棹。
棹
zhuō
同“桌”。
筆畫數:12;
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21251112
棹怎么寫好看:
棹開頭的詞語:
- 棹歌
- 棹子
- 棹舟
- 棹槳
- 棹楫
- 棹聲
- 棹船
- 棹影
- 棹歌行
- 棹唱
- 棹舡
- 棹楔
- 棹謳
- 棹郎
- 棹夫
- 棹女
- 棹船郎
- 棹力
- 棹海
- 棹棹軋軋
- 棹汁
- 棹卒
亦作櫂歌。行船時所唱之歌。漢武帝秋風辭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南朝梁丘遲旦發漁浦潭詩櫂歌發中流,鳴鞞響沓嶂。元薩
桌子。宦海第一回都圍著一張棹子,正賭得十分熱閙。廖仲愷帝國主義侵略史談第三講那張棹子的價值便要增加到二元二毫了。
亦作櫂舟。划船。詩衛風竹竿檜楫松舟毛傳楫,所以櫂舟也。漢孔融與王朗書知櫂舟浮海,息駕廣陵。唐李赤丹陽湖詩少女棹舟歸,歌聲
謂搖槳。指行船。元吳萊題袁子仁所藏巴船出峽圖詩巴山一帶高崔嵬,巴江萬里從天來盤旋鳥道怕張帆,汩沒龍淵驚棹槳。
船槳。長曰棹,短曰楫。宋蘇舜欽出京後舟中有作詩扁舟理棹楫,已與峻流下。
搖槳聲。唐白居易渡淮詩春浪棹聲急,夕陽帆影殘。前蜀韋莊夜雪泛舟游南溪詩去去不知歸路遠,棹聲煙里獨嘔啞。
裝有槳的船。水滸傳第四一回當夜五隻棹船,裝載許多人伴,徑奔無為軍來。划船。水滸傳第五五回可著李俊張橫張順三阮六人棹船,如
亦作櫂影。槳影。亦借指船影。唐陸贄月臨鏡湖賦櫂影乍浮,如上天邊之漢桂華不定,多因苹末之風。唐李群玉望月懷友詩酒花蕩漾金尊
亦作櫂歌行。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五櫂歌行宋郭茂倩題解樂府解題曰晉樂,奏魏明帝辭雲王者布大化,備言平吳
亦作櫂唱。猶棹歌。南朝梁庾肩吾山池應令詩逆湍流棹唱,帶谷聚笳聲。唐駱賓王晚渡黃河詩棹唱臨風斷,樵歌入聽喧。參見棹歌。謂泛
裝有槳的船。水滸傳第十九回阮小二選兩隻棹舡,把娘和老小,家中財賦,都裝下舡里。
門旁表宅樹坊的木柱。清周亮工書影卷九吳南溪嫉貪如讎。嘗謁一令,此令稍黷。既出門,見門外棹楔,顏曰牧愛。吳眇一目,故仰視久
亦作櫂謳。搖槳行船所唱之歌。晉左思蜀都賦吹洞簫,發櫂謳。南朝宋鮑照登黃鶴磯詩臨流斷商絃,瞰川悲棹謳。唐杜甫渼陂行鳧鷖散亂
亦作櫂郎。船夫。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詩靜聞樵子語,遠聽棹郎謳。宋楊萬里峽山寺竹枝詞峽里撐船更不行,櫂郎相語改行程。漢書佞幸
亦作櫂夫。船夫。唐韓愈南海神廟碑公遂陞舟,風雨少弛,櫂夫奏功。宋范成大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詩櫂夫三弄笛,跳魚翻素光。
亦作櫂女。船家女。漢班固西都賦櫂女謳,鼓吹震。南朝梁劉孝綽太子洑落日望水詩榜人夜理檝,櫂女闇成妝。唐徐堅櫂歌行櫂女飾銀鉤
亦作櫂船郎。划船之人。唐錢起江行無題詩之十潤色非東里,官曹吏建章。宦遊難自定,來喚櫂船郎。前蜀薛昭蘊浣溪沙詞不語含顰深浦
船槳划水之力。元王惲櫓詩當其淵水深,棹弱不救乏。故令施航後,前與棹力合。
謂航海。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輕齎棹海,重賞梯山。
象聲詞。清周亮工群鴉寒話圖歌半夜俄聞烏亂啼,棹棹軋軋明月低。
棹樹葉的汁液。晉嵇含南方草木狀棹樹棹樹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為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即時為雷震死。
操棹行船的兵士。後漢書岑彭傳彭又發桂陽零陵長沙委輸棹卒,凡六萬餘人,騎五千匹,皆會荊門。李賢注棹卒,持棹行船也。按,東觀
棹結尾的詞語:
- 歸棹
- 買棹
- 蘭棹
- 征棹
- 縱棹
- 鳴棹
- 鼓棹
- 桂棹
- 弭棹
- 泛棹
- 飛棹
- 擊棹
- 煙棹
- 一棹
- 孤棹
- 發棹
- 輕棹
- 短棹
- 理棹
- 回棹
- 楫棹
- 倚棹
- 小棹
- 青翰棹
- 野棹
- 急棹
- 放棹
- 反棹
- 還棹
- 刺棹
- 促棹
- 王猷棹
- 引棹
- 春棹
- 整棹
- 雨棹
- 羽棹
- 風棹
- 騖棹
- 別棹
- 驚棹
- 進棹
- 返棹
- 命棹
- 玉棹
- 千里棹
- 江棹
- 暗棹
- 霧棹
- 朱棹
亦作歸櫂。指歸舟。唐王勃臨江詩之二去驂嘶別路,歸棹隱寒洲。唐徐彥伯採蓮曲春歌弄明月,歸櫂落花前。明陳海樵錦纏道惜別曲留宴
亦作買櫂。僱船。明袁宏道王百穀書明日遂行,買棹恐亦無及,野人誓守丘壑不出矣。清查慎行沉客子索余補作仍次原韻翻身買櫂竟南下
蘭舟。唐黃滔送君南浦賦玉牕之歸步愁舉,蘭棹之移聲忍聞。唐張松齡漁父詞之八蘭棹快,草衣輕,只釣鱸魚不釣名。明無名氏霞箋記書
亦作征櫂。指遠行的船。北周庾信應令詩浦喧征棹發,亭空送客還。唐張旭清溪泛月詩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勞歌。前蜀李珣菩薩蠻詞捻得
划槳行船。晉張協七命縱棹隨風,弭楫乘波。唐李頻及第後歸詩縱棹隨歸鳥,乘潮向夕陽。唐張志和漁父詞之二能縱櫂,慣乘流,長江白
開航開船。唐盧照鄰七夕泛舟詩之一連橈渡急響,鳴棹下浮光。
亦作鼓櫂。划槳。晉書陶稱傳鼓棹渡江二十餘里。隋煬帝遺陳尚書江總檄山川共有,我據上游,鼓櫂之能,吳楚不異。王闓運衡陽彭公行
桂木製的划船工具。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王夫之通釋櫂,篙也。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泛舟漢水往萬山應教桂棹桬棠船,
亦作弭櫂。停泊船隻。南朝宋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弭棹薄枉渚,指景待樂闋。唐陳子良入蜀秋夜宿江渚詩我行逢日暮,弭
亦作泛櫂。泛舟。唐楊衡送孔周之南海謁王尚書詩泛櫂若流萍,桂寒山更青。清繆艮泛湖偶記卷二丁未夏,予泛棹西泠橋畔。
飛快地划槳。唐張說游洞庭湖湘詩飛棹越溟波,維舟恣攀陟。三國演義第四五回玄德分咐畢,即與雲長乘小舟,並從者二十餘人,飛棹赴
打槳。謂駕船。宋范成大龍門峽詩不辭擊棹更深入,萬一龍驚雷破山。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汪士秀父子聚喜,中夜擊棹而去。擊櫂打槳。漢
亦作煙棹。指煙波中的小舟。唐司空圖淅川詩之二從他煙棹更南去,休向津頭問去程。宋蘇軾僧圓澤傳牧童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
一槳。借指一舟。唐杜牧送薛種游湖南詩憐君片雲意,一棹去瀟湘。宋辛棄疾洞仙歌開南溪初成賦詞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箇五湖
亦作孤棹。獨槳。借指孤舟。唐長孫佐輔杭州秋日別故友詩獨隨孤櫂去,何處更同衾。宋徐鉉送黃秀才姑熟辟命詩水雲孤棹去,風雨暮春
開船。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揚子錢塘二江,則乘兩潮發棹。舟船之盛。盡於江西。
指小船。藝文類聚卷七一引晉王叔之舟贊弱楫輕棹,利涉濟求。
亦作短櫂。划船用的小槳。五代閻選定風波詞扁舟短棹歸蘭浦,人去,蕭蕭竹徑透青莎。宋朱敦儒好事近漁父詞短棹釣船輕,江上晚煙籠
亦作理櫂。整治船槳。謂行船,啟航。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詩理棹遄還期,遵渚騖修坰。唐司空圖唐宣州王公行狀先是內外使臣自江陵理
亦作廻棹。駕船返回。唐裴鉶傳奇孫恪艤舟六七日,攜二子而迴棹。唐袁郊甘澤謠圓觀明日李公迴棹,言歸惠林。明何景明雪夜九梅翁園
亦作檝櫂。亦作檝棹。船槳。短槳稱楫,長槳稱櫂。三國魏曹冏六代論譬猶芟刈股肱,獨任胸腹浮舟江海,捐棄楫櫂,觀者為之寒心。南
見倚櫂。
亦作小櫂。短槳。常用以指小船。宋周邦彥長相思舟中作詞沙棠舟,小棹游。池水澄澄人影浮。宋朱敦儒沁園春詞蓮社輕輿,雪溪小櫂,
即青翰舟。宋賀鑄望湘人春思詞青翰棹艤,白苹洲畔。儘目臨皋飛觀。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參見青翰舟。
借指野船。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詩名園當翠巘,野棹沒青苹。仇兆鰲注引左峴曰堋口水急,不可通舟,野棹,乃泊於小溪者。
謂船急行。唐張說岳州觀競渡詩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
乘船,行船。清龔自珍己刻雜詩之一二二六朝古黛夢中橫,無福秦淮放棹行。郁達夫游金馬侖之作詩三年放棹西溪夢,忽見蘆花似夢中。
一般指回船,駕舟返航。清潘高憶幼子詩我意欲反櫂,遇事苦迍邅。懷鄉方竚立,東望惟雲煙。
乘船返回。王闓運莫姬哀詞還棹 * ,桃蕡桂實。
划船。宋蘇舜欽水調歌頭滄浪亭詞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謂催舟速行。宋徐鉉賦石送鍾員外詩序公足以忘私,子當促棹詩所以言志,我當分題。
指晉王徽之字子猷雪夜乘小船訪戴安道事。棹,船槳,借指船。後用為友人雪天過訪的典實。清孔尚任二月五日大雪喜汪半亭王植夫過訪
指行船。唐王昌齡送任五之桂林詩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棹。
春日的小舟。唐李頻送吳秘書歸杭州詩是處通春棹,無村不夜舂。
駛船。唐穀神子博異志白幽求與徒侶數十人,為風所飄,南馳兩日兩夜,不知幾千萬里。風稍定,徐行,見有山林,乃整棹望之。
指雨中的行船。宋王安禮瀟湘憶故人慢詞疏簾廣廈,寄瀟灑一枕南柯。引多少夢中歸緒,洞庭雨棹煙簑。宋許月卿次韻程願二李歌行醉里
飛舟,快船。
風中行駛的船。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神異下杯度杯度至孟津河,浮木杯於水,憑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如飛。唐元稹泛江玩月十二韻飲荒
急速行進的船。南朝宋謝靈運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隱汀絶望舟,騖棹逐驚流。
指離去的船。唐王勃臨江詩之一歸驂將別棹,俱是倦遊人。
指風浪中的船。唐柳宗元懲咎賦御長轅之無橈兮,行九折之峩峩卻驚棹以橫江兮,泝凌天之騰波。
划船前行。太平廣記卷七四引慕異記陳季卿此夕謂其妻曰吾試期近,不可久留,即當進棹。宋張耒後涉淮賦始進棹於正陽兮,睨下蔡之窮
亦作返櫂。乘船返回。泛指還歸。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劉老辦了些牲醴酒饌,重到墓間澆奠一番,哭了一場,返棹歸淮安去了。警世通言旌
指乘船。清鈕琇觚賸王價人價人欣然命棹,至瑞洪鎮。
船槳的美稱。亦借指船。唐白居易敘德書懷四十韻上歙宣崔中丞迴塘排玉棹,歸路擁金羈。
猶千里船。南朝宋謝靈運初往新安至桐廬口詩感節良已深,懷古亦云思。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
指江船。唐李紳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海標傳信使,江棹認妻孥。一本作江櫂。
指夜裡航行的船。唐韓愈答張徹詩急時促暗棹,戀月留虛亭。
同霧櫂。霧中的行船。
指華美的船隻。南朝齊王融采菱曲朱櫂泊安流,金華壯翠羽。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袁淑從駕朱櫂麗寒渚,金鍐映秋山。
棹居中的詞語: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