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其四原文
東林百不會,瞎驢隨大隊。
鞭打不進前,步步只倒退。
一日復一日,靈台轉昏昧。
死去入地獄,永劫終不悔。
開口見心肝,實語當懺悔。
詩詞問答
問:偈十六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釋士圭
問:偈十六首·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士圭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士圭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隊韻
參考注釋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不會
(1).不領會;不知道。 唐 元稹 《進田弘正碑文狀》:“臣若苟務文章,廣徵經典,非唯將吏不會,亦恐 弘正 未詳。” 宋 周邦彥 《南鄉子》詞:“不會沉吟思底事,凝眸,兩點春山滿鏡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兒·寄壽康對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門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會掛心頭。” 毛 * 《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這樣做,基本方向是不會錯的。”
(3).謂不以時朝見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責 尉遲恭 以 漢高 故事,或如 漢文 之責 吳 不會而賜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瞎驢
佛教語。比喻最愚蠢的人。 唐 郭天錫 《<臨濟語錄>序》:“末後將 * 眼藏,卻向瞎驢邊滅卻。” 清 龔自珍 《語錄》:“ 邵寳 云:‘《金剛》為經中之王, 右軍 為書中之聖,世間之二妙。’我聞瞎驢語,每引一大白解穢。”
大隊
(1).大批軍隊。 唐 司空圖 《華岳廟裴晉公題名》詩:“岳前大隊赴 淮西 ,從此中原息皷鼙。”
(2).泛指許多人的隊伍。
(3).古軍隊編制名稱。《宋史·兵志九》:“置陣之法,以結隊為先。 李靖 以五十人為一隊,每三人自相得者,結為一小隊,合三小隊為一中隊,合五中隊為一大隊。”現代軍隊中相當於營或團一級的組織。 楊朔 《鐵騎兵》:“十天以後,那班騎兵也平平安安地轉回根據地,尋到大隊。”
(4).隊伍編制,由若干中隊組成。如:遊行隊伍由五個大隊組成,每個大隊下面分成三個中隊。
(5).1958年我國農村實現人民公社化後,公社下設生產大隊、生產隊等各級組織。生產大隊一般以自然村為範圍,簡稱大隊。
(6).特指中國少年先鋒隊基層最高一級組織。
鞭打
用鞭子抽打
進前
猶前進,向前。《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彘逸出於竇中,馬退而卻,策不能進前也。”《敦煌變文集·張義潮變文》:“ 漢 軍勇猛而乘勢,拽戟衝山直進前。”《紅樓夢》第五三回:“ 烏進孝 忙進前兩步回道:‘回爺説,今年年成實在不好。’” 許地山 《空山靈雨·荔枝》:“他們嫌從正門進去麻煩,就把籬笆拆開,大搖大擺地進前。”
步步
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旌委鬱於飛飛,龍逶遲於步步。” 唐 李商隱 《南朝》詩:“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撲蝶粉牆東,步步纖痕印落紅。”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不能步步後退,毫無原則,什麼都答應。”
倒退
(1)
(2) 向後退
從門那裡倒退出去
(3) 時間上回到過去
倒退到上個世紀的一個事件
(4) 向採取的立場後退
在好些問題上公開倒退
日復一日
一天又一天地
日復一日地望著地平線等候船隻
靈台
(1) 指心;心靈
不可內於靈台。——《莊子·庚桑楚》
(2) 放靈柩或死者遺像、骨灰盒的台
靈台左右排列著花圈
昏昧
(1) 不明事理
(2) 指政治黑暗
地獄
(1) 某些宗教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對
(2)
(3) 比喻受苦受難的地方
(4) 黑暗、喧鬧、混亂和壞人無法無天的地方
永劫
佛教語。謂永無窮盡之時。《無量壽經上》:“所修佛國,開廊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以 * 嚴,具足諸行。”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永劫揚其美名,萬代流於清風。”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看金繩寶筏相拈,何須慮永劫沉身不可撈。”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而永劫之來,不知其始,其去也,不知其終,人之壽量比於永劫,又巧歷者所不能計也。”
開口見心
說話直爽,沒有隱曲。 宋 蘇軾 《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 韓忠彥 使 契丹 , 楊興公 迎勞,問公所在,且曰:‘ 滕公 可謂開口見心矣。’”《朱子語類》卷十九:“聖人説話,開口見心,必不只説半截,藏著半截。”亦作“ 開口見膽 ”。 宋 宗紹 《無門關·趙州洗缽》:“ 趙州 開口見膽,露出心肝。”《陸象山語錄》卷上:“吾於百眾人前開口見膽。”
實語
(1).佛教語。謂語之稱於實,又行能與語相應者。《金剛經·離相寂滅分》:“ 如來 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敦煌變文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經文》:“假設虛施皆不用,言言實語唱將來。”
(2).猶實話。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外夷助剿》:“該酋已吐實語,謂剿賊本 中國 應辦之事。”
懺悔
佛教語。梵文 ksama,音譯為“懺摩”,省略為懺,意譯為悔,合稱為“懺悔”。佛教規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舉行誦戒,給犯戒者以說過悔改的機會。後遂成為自陳己過,悔罪祈福的一種宗教形式。引申為認識了錯誤或罪過而感到痛心,決心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