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韓退之體賦蝦蟆一篇

作者:洪芻 朝代:宋代

學韓退之體賦蝦蟆一篇原文

吾廬逼沮洳,蛙蛤宗生之。

委委見蝌蚪,閣閣已在茲。

夜聲一何喧,達旦乃寖微。

月令紀螻蟈,語默亦有時。

豈伊不平鳴,沓沓竟何為。

那復當鼓吹,安能問官私。

吾聞昆崙下,厥大數十圍。

蟾蜍窟望舒,色勝金裊蹄。

痴騃反食月,吞吐誰能知。

坎井我自足,跳梁而持頤。

鱉笑色無慍,鶉化理莫推。

疥體不自惜,或以調鹽醯。

柳州味南烹,下箸甘若飴。

在昔薦宗廟,乃與羔兔齊。

擅減幾被坐,巨細不可遺。

莫以腥臊棄,終將瑚璉期。

詩詞問答

問:學韓退之體賦蝦蟆一篇的作者是誰?答:洪芻
問:學韓退之體賦蝦蟆一篇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洪芻的名句有哪些?答:洪芻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吾廬

我的屋舍。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一:“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唐 白居易 《吾廬》詩:“吾廬不獨貯妻兒,自覺年來侵身衰。” 元 張可久 《人月圓·三衢道中有懷會稽》曲:“不如歸去, 香爐峰 下,吾愛吾廬。”

沮洳

(1).低濕之地。《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穎達 疏:“沮洳,潤澤之處。”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 零陵縣 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塗。” 林紓 《記九溪十八澗》:“溪身廣四五尺,淺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雖渟蓄猶見沙石。”

(2).指低濕。 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新唐書·韓全義傳》:“遇賊 廣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頗多積水,自營此溝,而民不苦卑溼,穢氣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蛙蛤

即蛙。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蟆》詩:“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為蛙蛤,於實無所校。” 清 黃遵憲 《感懷呈樵野尚書丈》詩:“蛙蛤相呼祇取鬧,蛟螭攫人先染腥。”

宗生

(1).猶叢生。同種類植物密集生在一起。 晉 左思 《吳都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宗生高岡,族茂幽阜,擢本千尋,垂蔭萬畝。” 唐 杜甫 《種萵苣》詩:“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

(2).出身皇族的考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宗室應試之始》:“本朝宗室,許應科舉入仕途…… 鄭 世子 載堉 ,於 萬歷 二十二年條奏七事,俱為宗藩應試臚列。一令奉國中尉以下,盡同民生赴考入學,一宗生舊有考校換授之議,第四品以上,難改他官。”

委委

下垂貌。 明 袁宏道 《月下坐小閣》詩:“雛女笑咿啞,疎簾委委斜。” 明 何景明 《明威將軍指揮僉事余君墓志銘》:“佩玉絫絫,垂帶委委。”

(1).屈曲貌。 唐 樊宗師 《絳守居園池記》:“礙佷島坻,淹淹委委。” 清 傅山 《雜詠》之一:“委委河上樑,去水一尺強。”

(2).莊敬貌。 明 何景明 《九詠》:“被靈服兮委委,華英英兮容裔。”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夫人之致祭,其禮委委容容,其物芬芬烝烝。”

(3).指小心、害怕的樣子。《西遊記》第八三回:“慌得 天王 手軟,太子無言,眾家將委委而退。”

蝌蚪

蛙或蟾的幼蟲。如:蝌蚪書(古文字型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蝌蚪文字(又叫蝌蚪篆文、蝌蚪鳥跡。即指蝌蚪書)

閣閣

(1).扎縛牢固整齊貌。《詩·小雅·斯乾》:“約之閣閣,椓之橐橐。” 毛 傳:“閣閣,猶歷歷也。” 朱熹 集傳:“閣閣,上下相乘也。” 馬瑞辰 通釋:“《傳》雲‘閣閣猶歷歷’者,謂束板歷碌之貌。”

(2).象聲詞。象蛙鳴聲或皮鞋聲等。 明 唐寅 《步步嬌·夏景》曲:“閣閣蛙鳴池塘曉,水面荷錢小。”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蛟將起時有聲閣閣似雉鳴而較閎。” 茅盾 《子夜》八:“高跟皮鞋聲閣閣地由外而來,在廂房門邊突然停止。”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樂府詩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婦啼一何苦。

達旦

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他通宵達旦地工作

寖微

逐漸衰微。《漢書·董仲舒傳》:“故朕垂問乎天人之應,上嘉 唐 虞 ,下悼 桀 紂 ,寖微寖滅寖明寖昌之道,虛心以改。” 宋 秦觀 《賀蘇禮部啟》:“竊以大儒之出處,實為當世之重輕。三仁去而 商 寖微,二老歸而 周 始大。”《花月痕》第三回:“是夜二人相敘契闊,對飲談心,傷風澤之寖微,痛劫灰之難問。”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寖微寖弱,失卻獨立自主之人格,墮於奴隸服從之地位。”

月令

農曆中某月中的氣候、時令

螻蟈

蛙屬。《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蚯蚓出。” 鄭玄 註:“螻蟈,蛙也。”《逸周書·時訓》:“立夏之日,螻蟈鳴。” 朱右曾 校釋:“螻蟈,蛙之屬,蛙鳴始於二月,立夏而鳴者,其形較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 唐 張碧 《山居雨霽即事》詩:“古路絕人行,荒陂響螻蟈。”一說螻為螻蛄,蟈為蛙、蛤蟆。參閱《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 陸德明 釋文引 漢 蔡邕 《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時則訓》“螻蟈鳴” 漢 高誘 注。又說即螻蛄。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螻蛄》及《爾雅·釋蟲》“天螻” 清 郝懿行 義疏。

語默

(1).亦作“ 語嘿 ”。謂說話或沉默。語本《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南朝 陳 張正見 《白頭吟》:“語默妍媸際,浮沉毀譽中。” 唐 白居易 《唐故撫州景雲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自生至滅,隨跡示教,行止語嘿,無非佛事。” 秦牧 《藝海拾貝·<哲人·小孩>》:“有一些優秀的作品,你在閱讀的時候,覺得那個作家仿佛就在眼前,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動靜語默,他的聲音笑貌,仿佛可以觸摸似的。”

(2).喻指出仕或隱居。 晉 陶潛 《命子》詩:“時有語默,運因隆窊。” 逯欽立 註:“語默,出處。”《南史·張裕傳》:“是以披聞見,掃心胸,述平生,論語默。” 唐 陳子昂 《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詩:“而我獨蹭蹬,語默道猶懵。”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豈伊

猶豈,難道。伊,語中助詞,無義。《詩·小雅·頍弁》:“豈伊異人,兄弟匪他。”《後漢書·杜喬傳》:“故陳資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無勸。苟遂斯道,豈伊傷政。”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顏光祿書》:“豈伊好辯,未獲雲已。” 唐 李白 《贈崔司戶文昆季》詩:“豈伊 箕山 故,特以風期親。”

不平

(1)

(2)

不公平

(3)

不公平的事

(4)

因不平的事而激動,憤怒或不滿

先生不平,具狀其囊狼憐惜之意。——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沓沓

(1).語多貌。《孟子·離婁上》:“《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泄泄,猶沓沓也。”《詩·大雅·盪》“如沸如羹” 漢 鄭玄 箋:“其笑語沓沓,又如湯之沸,羹之方熟。”

(2).重重迭迭。 唐 張循之 《巫山高》詩:“ 巫山 高不極,沓沓狀奇新。”沓沓,一本作“ 合沓 ”。

(3).疾行貌。《漢書·禮樂志》:“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 顏師古 註:“沓沓,疾行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全師穢跡》:“見大神持戈戟幡旗,沓沓而入。”

(4).形容聲音嘈雜。《太平廣記》卷四九○引 唐 無名氏《東陽夜怪錄》:“俄則沓沓然若數人聯步而至者。”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金山競渡》:“晚則萬艓齊開,兩岸沓沓然而沸。”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鼓吹

(1) 宣揚,使眾人知道

鼓吹六經

(2) 吹噓

鼓吹種族優劣論

問官

審問犯人,處理訟案的官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問官不肯推詳,含糊了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廷讞》:“這都是 章惇 這廝囑託了問官,我也有口難辯。” 聶紺弩 《廢話》:“我怎么不說呢?可是問官也受了他的買活,用許多刑罰逼我。”

大數

(1) 大局;大計

(2) 命運注定的壽限

他的大數已盡

(3) 計畫或策略

故事的大數

十圍

(1).亦作“ 十韋 ”。形容粗大。《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夫十圍之木,始生而櫱,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張銑 註:“十圍,言大也。”《漢書·成帝紀》:“是日大風,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韋以上。” 顏師古 註:“韋與圍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子嵩 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 宋 路振 《九國志·吳志·張訓》:“身長八尺餘,腰帶十圍。” 清 金農 《秋雨坐槐樹下書懷》詩:“階前老槐十圍大,碧羅張繖高厭厭。”按,圍的長度,有一抱或徑尺為圍及一圍等於三寸、五寸等說。

(2).謂兵力十倍於敵,則可圍之。參見“ 十圍五攻 ”。

蟾蜍

(1) 俗稱癩蛤蟆,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能分泌粘液,吃昆蟲、蝸牛等小動物

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後漢書·張衡傳》

(2) 指月球,因為傳說月亮里有三條腿的蟾蜍

望舒

(1).神話中為月駕車的神。《楚辭·離騷》:“前 望舒 使先驅兮,後 飛廉 使奔屬。” 王逸 註:“ 望舒 ,月御也。”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三》:“令 望舒 、 飛廉 使奔屬,雜瑤象以駕龍。” 明 何景明 《告咎文》:“飭 望舒 以馳范兮,戒 羲和 以正御。” 景耀月 《長歌行》:“ 望舒 御月控驊騮, 羲和 兄弟馳八騶。”

(2).借指月亮。 漢 張衡 《歸田賦》:“於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盤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後漢書·蔡邕傳》:“元首寬則望舒朓,侯王肅則月側匿。” 李賢 註:“望舒,月也。” 晉 張協 《雜詩》之八:“下車如昨日,望舒四五圓。” 唐 耿湋 《喜侯十七校書見訪》詩:“誰為(謂)須張燭,涼空有望舒。”

痴騃

不慧;愚蠢。《周禮·秋官·司刺》“三赦曰憃愚” 漢 鄭玄 註:“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宋 范成大 《嘲風》詩:“紛紅駭緑驟飄零,痴騃 封姨 沒性靈。”

吞吐

(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進出

這個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萬噸貨物

(2) 形容言語文章條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詞

坎井

(1).亦作“ 埳井 ”。廢井;淺井。《莊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 成玄英 疏:“埳井,猶淺井也。”《荀子·正論》:“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鼃,不可與語東海之樂,此之謂也。”《後漢書·杜篤傳》:“彼埳井之潢污,固不容夫吞舟。” 李賢 註:“埳井喻小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鬼﹞或隱入坎井,人過乃徐徐出。”

(2).陷阱,井,通“ 阱 ”。喻艱難或險阻。《陳書·江總姚察傳論》:“至於九流、《七略》之書,名山、石室之記, 汲郡 、 孔堂 之書,玉箱、金板之文,莫不窮研旨奧,遍探坎井,故道冠人師,搢紳以為準的。”《北史·隋紀下》:“又 滄海 道軍,舟艫千里,高颿電逝,巨艦雲飛。橫斷 沮江 ,逕造 平壤 。島嶼之望斯絶,坎井之路已窮。”

我自

猶我咱。 宋 劉子翬 《滿庭芳·桂花》詞:“我自寒灰槁木,凝神處,不覺重酣。”《水滸傳》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 王 。’” 清 譚嗣同 《獄中題壁》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 崑崙 。”

跳梁

見“ 跳踉 ”。

持頤

以手托腮。形容神態專注安詳。《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 唐 溫庭筠 《詠寒宵》:“話窮猶注睇,歌罷尚持頤。” 宋 蘇軾 《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持頤宴坐不出面,收攬奇秀得十五。”

無慍

不氣憤;不怨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殷覬 ﹞意色蕭然,遠同 鬭生 之無慍。”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遠識內無慍,深衷外有規。” 宋 劉克莊 《題小室》詩之一:“ 士師 何止三無慍, 中散 居然七不堪。”

化理

(1).教化治理。 唐 柳宗元 《河間劉氏志文》:“克生良子,用揚懿美,有其文武,弘我化理。” 宋 歐陽修 《賈誼不至公卿論》:“ 文帝 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儉,緩除刑罰,善養臣下者, 誼 之所言略施行矣。” 明 張居正 《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嗟乎!荒陬陋區,幸得藉公化理,民不敢為蠹,士不敢為蠍。”《清史稿·世祖紀二》:“化理未奏,則罪在朕躬。”

(2).佛家指事物變化之理。《楞嚴經》卷十:“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

調鹽

《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後以“調鹽”喻任宰相治理國政。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治裝行入覲,金鼎重調鹽。”參見“ 調梅 ”。

柳州

唐 柳宗元 遭貶後,徙為 柳州 刺史,因以為其代稱。 唐 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嗚呼 柳州 ,秀氣孤稟。弱冠遊學,聲華籍甚。”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十:“ 謝客 風容映古今,發源誰似 柳州 深?”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致,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趙朴初 《片石集·<讀史雜詩·柳宗元王安石>》:“翻書孰可喜? 柳州 與 臨川 。”

南烹

用南方烹飪方法做出的飯菜。 唐 韓愈 《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詩:“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宋 蘇軾 《送筍芍藥與公擇》詩之一:“久客厭虜饌,枵然思南烹。” 宋 楊萬里 《寒食對酒》詩:“南烹俱前陳,北果亦草具。”

下箸

指用筷子夾食物

在昔

從前;往昔。《書·洪範》:“我聞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陳其五行。” 漢 班固 《東都賦》:“勛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鞏 《齊州謝到任表》:“習詐而夸,著流風於在昔;多盜與訟,號難治於當今。”

宗廟

(1) 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戰國策·齊策四》

(2) 又

先王之宗廟。

(3) 又

立宗廟於薛。

(4) 王室國家的代稱

宗廟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論語·先進》

(5) 又

宗廟會同。

巨細

大小(事情)

政無巨細,皆斷於相。——《史記·田儋傳》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腥臊

腥臭

鑽燧取火以化腥臊。——《韓非子·五蠹》

腥臊惡臭。

腥臊並御。——屈原《涉江》

終將

最後將要

一個美好的社會終將消除 *

瑚璉

宗廟裡盛黍稷的祭器,比喻治國的才能

詩詞推薦

學韓退之體賦蝦蟆一篇原文_學韓退之體賦蝦蟆一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