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遣爾迎妻子,殘冬到峽州。
瀟湘俱便道,灩澦正安流。
書挈毋遺墜,舟行莫滯留。
鶯花春二月,相見錦城樓。
詩詞問答
問:《自城陵遣阮庚上桂林候侄伯貞挈家過峽州卻圖入蜀追賦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佑詩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四十四
參考注釋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
殘冬
冬季將盡之時。 宋 楊萬里 《雪後東園午望》詩:“不道風光虧此老,將何功業答殘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過了殘冬,新年初四五日,我伯父便動身回 南京 去了。” 楊朔 《印度情思》:“殘冬將盡,天氣正好,不妨且到 印度 西南方 奧蘭格巴 古城做一次短短的旅行。”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便道
(1) 比尋常所走的途徑更直接、更近的道路
抄便道走
(2) 供步行者使用的走道,通常設定在馬路的兩側
行人走人行便道
(3) 臨時使用的路
灩澦
亦作“灩澦”。即 灩澦堆 。 唐 張祜 《送曾黯游夔州》詩:“不遠 夔州 路,層波 灧澦 連。”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大抵峽路峻急,故曰:‘朝離 白帝 ,暮宿 江陵 。’四月、五月尤險,故曰:‘ 灩澦 大如馬, 瞿唐 不可下; 灩澦 大如牛, 瞿唐 不可留; 灩澦 大如襆, 瞿唐 不可觸。’” 肖華 《過三峽》詩:“ 灩澦 險礁鎖鐵關,‘朝著我來’免沉淪。”參見“ 灧澦堆 ”。
安流
(1).舒緩平穩地流動。《楚辭·九歌·湘君》:“令 沅 湘 兮無波,使 江 水兮安流。” 唐 杜甫 《雨不絕》詩:“眼邊江舸何怱促,未待安流逆浪歸。”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三九:“滄浪迅風波,無風即安流。”
(2).平穩的流水。 南朝 梁 何遜 《慈姥磯》詩:“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 宋 楊萬里 《回望黃巢磯之險心悸久之》詩:“若到峽中應更險,卻思峽外是安流。” 元 麻革 《上雲內帥賈君》詩:“安流欣鼓枻,奔浪獨能篙。”
(3).謂安然順流。 晉 陸機 《文賦》:“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
(4).比喻順利的境況。 明 李東陽 《送顧天錫序》:“君子之處世,汎安流馳坦途者,不足以為難,惟涉患歷難然後可見。”
遺墜
(1).掉落;遺失。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頲 擁篲趨庭,遺墜文書,客取視之,乃詠 崑崙奴 詩也。”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某再拜,中間伏承有真定之命,以 甘陵 未平,不敢郵中奉書,恐有遺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二·王沂公生》:“ 宋 王沂公 之父,見字紙遺墜,必掇拾以香湯洗燒之。”
(2).指掉落之物。 清 蒲松齡 《煎餅賦》:“左持巨卷,右拾遺墜。”
滯留
停留不動
鶯花
亦作“鸎花”。1.鶯啼花開。泛指春日景色。 唐 杜甫 《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義寺》詩:“鶯花隨世界,樓閣倚山巔。” 宋 楊萬里 《丙申歲朝》詩:“仙家風土閒中是,歲後鸎花報早無。” 清 孫枝蔚 《寒食對酒有懷兄弟》詩:“兄弟多年別,鶯花故國思。”
(2).借喻妓女。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誰著你戀鶯花,輕性命,喪風塵?” 清 吳偉業 《行路難》詩之十七:“名都鶯花發皓齒,知君眷眷嬋娟子。”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維揚 本鶯花藪澤,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詞盟,紅橋冶春,香艷如昨。”
二月
中篇小說。柔石作。1929年發表。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來到芙蓉鎮國小任教,與校長之妹陶嵐相愛。蕭因同情、資助在北伐戰爭中犧牲的老同學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議和誣衊。為了徹底幫助文嫂,他決定犧牲與陶嵐的愛情,娶文嫂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擊。文嫂終於不堪輿論壓力上吊自盡。蕭澗秋受此打擊,毅然離開芙蓉鎮,陶嵐決意隨他而去。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城樓
建築在城門上供遠望用的樓
晚間小東門自不戒慎,引著火藥,延燒城外橋邊一帶,城樓不能見保。——《廣東軍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