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奏報得雨原文
昨日此間雨,勢佳惜弗久。
因之西南望,京師曾被否。
今朝閱封奏,三寸入土厚。
土脈酥動時,深幸興耕耦。
飾美疑不無,沾膏慶誠有。
詩詞問答
問:京師奏報得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京師奏報得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八
2. 京兆報雨稱沾三寸雖不免增飾然二寸則必有土膏初動於農田固有益也
參考注釋
昨日
昨天
此間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京師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師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鑑·唐紀》
赴舉京師。——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自京師乘風雪。——清· 姚鼐《登泰山記》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封奏
指古時臣下封牘上奏帝王。《晉書·職官志》:“ 魏 尚書郎……毎一郎缺,白試諸孝廉能結文案者五人,謹封奏其姓名以補之。” 唐 白居易 《鄭覃可給事中制》:“勑給事中之職,凡制勑有不便於時者,得封奏之;刑獄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參見“ 封事 ”。
三寸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他自負半世英豪,那見得一腔奇抱。爛斑三寸人前掉,電光閃爍皆傾倒。”
入土
埋到墳墓里
快入土了
土脈
亦作“ 土脈 ”。語出《國語·周語上》:“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脈發。” 韋昭 註:“脈,理也。”此謂土壤開凍鬆化,生氣勃發,如人身脈動。後以“土脈”泛指土壤。 唐 韓愈 《苦寒》詩:“雪霜頓銷釋,土脈膏且黏。” 宋 曾鞏 《諸寺觀祈雨文》:“春氣已中,農功方急,而膏澤未洽,土脈尚乾。”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園雜興》詩:“土脈正融催觳觫,林陰微合聽鉤輈。” 清 唐甄 《潛書·性才》:“十月之間,陽雖存而不用,不能疏土脈,鼓萬物,謂之無陽。”
見“ 土脈 ”。
飾美
(1).打扮得漂亮。 漢 劉向 《說苑·反質》:“男女飾美以相矜,而能無淫泆者,未嘗有也。”
(2).華美。《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莫不以為不壯不麗,不足以一民而重威靈;不飾不美,不足以訓後而示厥成” 唐 呂延濟 註:“所以壯麗飾美,蓋天子示天下以威靈,且令後世子孫無以加之。”
不無
猶言有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中》:“第古風既乏溫淳,律體微乖整栗,故令評者不無軒輊。” 李希凡 、 藍翎 《關於<紅樓簡論>及其他》:“作為在富貴榮華中生長起來的 曹公子 ,在‘貧窮難耐淒涼’的生活中,對‘當年笏滿床’的盛世是不無惋惜懷念的。”
詩詞推薦
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遊,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為賦遊仙詩三章·其一
方仁淵〔清代〕天台未許白雲封,劉阮重來路幾重。樓閣依然遺舊跡,胡麻何處訪仙蹤。恨無朱草修靈藥,欲覓丹砂駐昔容。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