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隆德守臣張確確浮休張舜民之弟嘗為烏延帥幕獨不廷謁童貫作詩吊之

作者:滕茂實 朝代:宋代

原文

睢陽萬古一張巡,忠義傳家有世臣。

顏子伏膺當入室,潘郎望拜肯同塵。

圍城已陷天猶晦,仗劍臨危氣益振。

餘子鄰邦盡曹李,偷生端作九泉人。

詩詞問答

問:《哀隆德守臣張確確浮休張舜民之弟嘗為烏延帥幕獨不廷謁童貫作詩吊之》的作者是誰?答:滕茂實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張巡

張巡(709-757) : 唐代鄧州南陽(今屬河南)人。開元進士。安史之亂時,他任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縣),抵抗叛軍。後移守睢陽(今河南商丘),與太守許遠共同作戰,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依靠軍民堅守數月不屈。睢陽失守後,遭殺害。

忠義

(1) 忠心和義氣

忠義之士

(2)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表彰忠義

傳家

(1).傳家事於子孫。《後漢書·鄭玄傳》:“入此歲來,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誤,案之禮典,便合傳家。” 李賢 註:“傳家謂家事任子孫也。《曲禮》曰:‘七十老而傳。’”

(2).傳給子孫或子孫世代相傳。 宋 蘇軾 《再和許朝奉》詩:“傳家有衣鉢,斷獄盡《春秋》。” 清 吳偉業 《贈張以韜來鶴》詩:“草聖傳家久著聞,斗看孤鶴下層雲。” 老舍 《茶館》第一幕:“東西真地道,傳家的玩藝。”

世臣

歷代有功勳的舊臣。《孟子·梁惠王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 孫奭 疏:“世臣,累世修德之舊臣也。”《禮記·曲禮下》:“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鄭玄 註:“世臣,父時老臣。” 宋 蘇軾 《私試策問》之二:“夫 周 之世,諸侯為政之卿,皆其世臣之子孫,則夫布衣之士,其進蓋亦有所止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不忘本》:“ 金川 、 臺 匪之役,如 明 將軍 亮 、 奎 將軍 林 皆以椒房世臣用命疆場,一代武功,於斯為盛。”

顏子

(1).指 孔子 弟子 顏回 。《孟子·離婁下》:“ 顏子 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顏子 不改其樂, 孔子 賢之。”《後漢書·黃憲傳》:“子國有 顏子 ,寧識之乎?” 李賢 註:“ 顏子 , 顏回 也。”後常以“顏子”借指安貧樂道,有德壽夭之士。 唐 李端 《慈恩寺懷舊》詩:“ 孔 席亡 顏子 ,僧堂失 謝公 。” 唐 孟郊 《哭李觀》詩:“ 顏子 既殂謝, 孔 門無輝光。”

(2).對 南朝 宋 周續之 的美稱。《宋書·隱逸傳·周續之》:“ 續之 年八歲喪母,哀戚過於成人,奉兄如事父。 豫章 太守 范寧 於郡立學,招集生徒,遠方至者甚眾, 續之 年十二,詣 寧 受業。居學數年,通《五經》並《緯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

(3).指質量差的物品。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柔福帝姬》:“ 柔福 帝姬,先自 金 閒道奔歸……及 韋太后 歸自北方,持 高宗 袂泣未已,遽曰:‘哥被番人笑,説錯買了顏子,帝姬 柔福 死已久,生與吾共臥起,吾視其斂且寘骨。’”參見“ 顏子生活 ”。

伏膺

(1).服膺。伏,通“ 服 ”。謂傾心,欽慕。《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 許 ( 許詢 )?’答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 許 將北面矣。’”《世說新語·品藻》作“服膺”。 宋 沉遼 《贈清道》詩:“當時二子最名盛,至今學者皆伏膺。”

(2).服膺。伏,通“ 服 ”。指信服;歸心。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綜兼忘之書。”《隋書·后妃傳·煬帝蕭皇后》:“盪囂煩之俗慮,乃伏膺於經史。”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並序》:“苟非聖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

(3).服膺。伏,通“ 服 ”。謂從學,師事。《魏書·儒林傳·徐遵明》:“師事 張吾貴 , 吾貴 門徒甚盛, 遵明 伏膺數月,乃私謂其友人曰:‘ 張生 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説,不愜吾心,請更從師。’”《南史·劉瓛傳》:“ 梁武帝 少時嘗經伏膺,乃 天監 元年下詔為 瓛 立碑,諡曰 貞簡先生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唐 義山 、 香山 、 牧之 、 昌黎 ,同學 杜 者,今其詩集,都是別樹一旗; 杜 所伏膺者, 庾 、 鮑 兩家,而集中亦絶不相似。”

入室

比喻學問或技能已達到深奧的境界

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論語·先進》

雖受業門徒,非入室弟子,莫得親言。——《晉書·楊軻傳》

雖已登堂,尚未入室

潘郎

指 晉 潘岳 。 岳 少時美容止,故稱。 南朝 陳徐陵 《洛陽道》詩之一:“ 潘郎 車欲滿,無奈擲花何。” 宋 史達祖 《夜行船》詞:“白髮 潘郎 寬 沉 帶,怕看山,憶他眉黛。” 明 葉憲祖 《夭桃紈扇》第一折:“ 河陽 城裡鬭丰神,好映 潘郎 彩色新。” 寧太一 《秋興四迭前韻》之二:“ 潘郎 老去情絲減,誰與重栽一縣花?”後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前蜀 韋莊 《江城子》詞之一:“緩揭繡衾,抽皓腕,移鳳枕,枕 潘郎 。” 宋 周邦彥 《玲瓏四犯》詞:“穠李夭桃,是舊日 潘郎 ,親試春艷。”參見“ 潘安 ”。

望拜

(1).遠遠望見即行叩拜。言極其恭敬。《戰國策·齊策三》:“顛蹶之請,望拜之謁,雖得則薄矣。” 唐 曹唐 《暮春戲贈吳瑞公》詩:“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執金吾。” 宋 蘇軾 《贈潘谷》詩:“那知望拜馬蹄下,胸中一斛泥與塵。”

(2).遙望拜祭。《史記·孝武本紀》:“於是天子遂東,始立 后土祠 汾陰 脽上,如 寬舒 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漢書·禮樂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宮而望拜。” 元 《日損齋筆記·辯史》:“請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請上不親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

同塵

(1).謂如灰塵之混雜異物。比喻混一、統一。語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義:“以塵之至雜而無所不同,則於萬物無所異矣。” 三國 魏 曹植 《帝堯贊》:“克平 共工 ,萬國同塵。”

(2).比喻與萬物一體。 唐 錢起 《題秘書王迪城北池亭》詩:“從宦辭人事,同塵即道心。”

(3).比喻混同於塵俗,不立異趣。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道尊德貴,挫鋭同塵。”

(4).同路;同行。 晉 楊方 《合歡》詩之二:“來與子共跡,去與子同塵。”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雖今之作者,人自為量,而首路同塵,輟塗殊軌者多矣。”

(5).指混同;混雜其中。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故廣車不能脅其轍以苟通於狹路;高士不能撙其節以同塵於隘俗。” 宋 司馬光 《孟嘗君歌》:“門下紛紛如市人,鷄鳴狗盜亦同塵。”

圍城

(1) 包圍城市

(2) 為敵軍所包圍的城邑

仗劍

持劍。《史記·淮陰侯列傳》:“及 項梁 渡 淮 , 信 仗劍從之。” 唐 韓偓 《乾寧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圍作》詩:“仗劍夜巡城,衣襟滿霜霰。” 清 戴名世 《竇成傳》:“ 成 仗劍從軍,為小卒,無所知名。”

危氣

猶氣餒;危懼。《宋書·明帝紀》:“百僚危氣,首領無有全地;萬姓崩心,妻子不復相保。”

鄰邦

接壤的國家

我們兩國歷來是友好的鄰邦

偷生

苟且求活

存者且偷生。——唐· 杜甫《石壕吏》

九泉

比喻地下最深處;黃泉

冥冥九泉室,漫漫長夜台。——阮瑀《七哀》

居九泉之下。——清· 林覺民《與妻書》

詩詞推薦

哀隆德守臣張確確浮休張舜民之弟嘗為烏延帥幕獨不廷謁童貫作詩吊之原文_哀隆德守臣張確確浮休張舜民之弟嘗為烏延帥幕獨不廷謁童貫作詩吊之的賞析_古詩文